(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临近年底,全国疫情呈多点散发之势,仍没有退去的趋势,加之部分地方的日感染率较大,实施较为严格的防控成为一些重点城市的必要选择。变化多端的疫情令终端消费市场面临新一轮的寒潮,酒水行业也更因此增添了些许不确定性。

从上个月结束的全国糖酒会及近期的行业动态可见,疫情肆虐的当下,无论上游厂家、中游商家和下游的终端消费都面临新的行业考验。

从上游来看,基于疫情对消费市场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市场的总体研判,厂家新发产品的速度与频次,从年初茅台1935亮相掀起一波小高潮后明显减弱;全国及各省糖酒会、酒博会等年度行业大展推迟,对招商造成实质性影响;名酒较为成熟的“全国行”系列,也因出行不易在今年大多未达预期。

中游渠道商对消费市场的变化感受更加直观。由于疫情时间远超最初预期,传统渠道原本“库存-清库存-再库存”的经验与规律被打破。尽管疫情之初,不少商家有意识降库存至安全线下,但2020-2021年的平缓和茅台热、酱酒热、清香热等给予商家不少的信心,订单有所增长。今年消费一路下行,从局部向总体弥漫,出乎多数人的意料,加之厂家应对变化挺品牌相对乏术,令商家心中缺乏稳定的预期,变得更加忐忑。

从下游消费来看,尽管酒有着各种附加属性,但毕竟离不开餐桌与社交场景两大重点。今年疫情对餐饮、旅游等行业冲击严重,尤其是五一、暑期旅游、金九银十等消费节点;多点散发造成的出行受限,使近年来增长较快的商务消费场景也受到影响;虽然电商快速增长,但由于酒本身社交属性,决定了目前从规模到体量,尚不足以收复传统渠道的“失地”。

总体来看,消费影响正逐渐向上传导,这也是行业整体受限的根本,应是酒业努力的重点方向。疫情三年,既考验了各行各业的韧性与耐力,也催生出一些新兴的行业与机会,如预制食品、NFT数字藏品、直播带货等。说到底,在当下变化的社交消费场景中,酒尚不足以独当一面,撑起一片天空,但绝不会就此沉沦,这一点是确定的。产业链各方应紧盯跨行业融合与合作,针对疫情常态下的消费趋势,加速创新研究与实践。

随着最新的国家针对疫情防控政策的大幅调整,酒类行业也将和各行各业一样,迎来新一轮后疫情时代的市场考验。相信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酒行业,一定能够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开启新的辉煌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