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扎实推进碳达峰工作……一项项事关青海蓝图发展的关键之门,正待科技这把“金钥匙”一一打开。

当前,创新型青海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青海科技创新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国家所需、青海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指,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和科技场景中实现新突破?近日,青海绘制2023年科技工作蓝图,从事关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个方面出实招,旨在扛起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科技职责和使命,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脚步刚劲坚实。

今年,青海将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加强高原生态环境、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生物资源、新材料和天文观测等全省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部署,推动实现特色学科领域原始创新和理论突破;立足特色优势学科和重点产业领域,加大科技计划开放力度。完善多元化立项方式,扩大“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赛马制”等试点范围,主动融入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借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解决青海问题,弥补青海科技人才短板,提升科技投入效能。

今年,青海将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青海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需求,有序组织实施“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重大科技专项。在保障盐湖资源长期供应、加大高标准农田供给、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大尺寸合金产品制造、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保护及开发等方面谋划凝练一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开辟青海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进一步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不仅如此,聚焦青海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标,青海将开展江河源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等研究。全面落实《科技支撑引领青海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推进生态价值转化专项“青海省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集成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效,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能力。

聚焦产业“四地”建设创新需求,青海将加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接,立足破解青海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围绕盐湖资源高值化利用、氢能产业发展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等关键技术,深化产学研联合,强化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助力青海省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特色生物产业竞争能力。

今年,《青海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工作方案》将全面实施。天文大科学装置、青藏高原种质资源库、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快,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牦牛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原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筹建不断推进,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的重大创新平台发展格局。

国家级创新示范区也将在今年开启高水平建设步伐。青海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落实《海南藏族自治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22—2024年)》,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创新示范区。制定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加强与东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合作,积极推动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推进高新区提档升级。

今年,青海将加快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力争现代藏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积极推进多能互补绿色储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积极筹建高原医学与环境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推动形成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省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培育建设体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