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是国家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主力军”,五年来,西安高新功能区抢抓机遇、持续创新,通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行政效能革命”,以优质营商环境加码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月底的西安高新区春光明媚,位于西安高新区草堂基地的各个重点项目建设正酣。走进其中的中电科现代导航产业基地项目工地,现场工程设备轰鸣运转、工人师傅们迎着春光加快施工……“目前,该项目3栋厂房已经封顶,其余5栋厂房也已开始施工。项目建设非常顺利。”该项目负责人傅超凡表示,从项目立项至今,西安高新区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帮助。项目审批过程中,通过上门服务、加班审批、跨部门协调等举措加快审批,项目建设中又通过分阶段施工许可、承诺备案+标准地等方式帮助项目抢抓时间建设。目前,公司在西安高新区的各个项目都在全速推进。
傅超凡所提及的一个个有助于项目建设的举措,均源自于西安高新区近年来在营商环境提升方面的制度创新。据了解,陕西自贸区挂牌建设以来,西安高新功能区便将327项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如今,在西安高新功能区,46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厅办结”,一批事项审批材料精简50%以上,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让企业项目办事变得更加容易。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功能区还聚焦“工建审批6035”目标,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拿地即拿证、承诺备案、联评联审、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清单制+告知承诺制、信用+承诺等创新制度,助力重点建设项目减负提速。
上述一系列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不仅有效推动着中电科这样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快建设,更是让不少已落户多年的企业看到发展的信心,并纷纷选择继续加大在西安高新区的投资。这些企业中,已在西安高新区发展多年的和利时就用新的项目布局为这里的营商环境投下了“赞许票”。
在位于西安高新区丝路软件城的和利时西北总部基地项目工地,塔吊林立,吊索上下起落,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目前该项目7号楼已经封顶,5号楼马上封顶,项目整体将于明年9月竣工投用,届时公司1200多人将全部搬到这里办公。“从项目审批到建设,一切都非常顺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很多证件一天之内就办下来了,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利时公共事务经理龙育凡说,如此好的营商环境不难让企业对未来做出选择。
优质的营商环境就像一块具有超强吸力的“磁石”,不仅吸引着中电科、和利时这样的企业继续投资西安高新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西安高新区。数据显示: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高新功能区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606户,累计注册资本金505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28家,注册资本金78亿元,企业登记总量、外资企业登记量均居各功能区和全市首位。
一项项举措,一组组数据,足以说明西安高新区在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不俗成绩。然而,西安高新功能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远不止这些。
近年来,西安高新功能区推出的“跨区域同标准”通办模式已覆盖长安区、鄠邑区、航天基地、曲江新区以及省内多个开发区,通办事项高达300余项,深受企业群众好评;针对企业、项目发展全生命周期推出的100%“帮办”“代办”服务,不断增强着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100多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以及出版物零售业务许可等5项智能秒批事项,在推动政务服务实现“24小时”即时受理、即时办结的基础上,也实现了网办率95%,全程网办率7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围绕“15分钟政务服务圈”目标建成11个标准化镇(街)便民服务中心、5大政务服务站和5个便民服务站点,127项便民事项下沉办理,更是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街,企业办事不出园”。
西安高新功能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创新举措不仅方便了企业项目,也为全省自贸区建设提供了可以复制的“高新经验”。如今,西安高新功能区的营商环境优秀创新案例中,《证照联办“五个一”新模式》《亲商助企“三有”长效机制》《市场智慧化监管模式》等均被作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进行复制推广。
“优化营商环境永无止境。”面向未来,西安高新功能区将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定位,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努力让广大企业家大胆投资高新、放心扎根高新,让优质营商环境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把西安高新区打造成干事创业的沃土、投资兴业的热土。 (高新融媒记者 杨皓)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