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农民们服务的大棚(受访者供图)

春耕当前,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之后,如何备战?2月18日一早,山东省嘉祥县满硐镇徐村的麦田上方,2架植保无人机依次起飞,通过地面遥控喷洒除草剂,有2000多亩小麦等待着无人机的打理。

无人机的操纵者是位农业大学毕业、来自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85后技术人员李华锋。春回大地耕作忙,与李华锋一块忙活的还有其他几位小伙子。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智能农机技术,有人负责物联网技术,也有人负责种苗研发和蔬菜销售。

山东南部多平原,随着合作社的介入,越来越多像李华锋这样的具备农业科学知识的新型农民通过合作社引入,并逐渐在实战中成长起来。

这一点,乡情合作社负责人徐小占深有感触:“我们决定大力引进人才,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目前已经引进了8名大学生。”

为激发李华锋们的积极性,乡情合作社也“下了狠心”。为了提高产量,激励人才队伍,徐小占对技术人员许诺,如果能够将小麦亩产提高达到1500斤,便奖励一辆小汽车。

相对于老经验、老技术,初涉田间的大学生们更向往新技术、新模式。那种“动动手指,遥控种菜”的图景时时浮现在他们脑海里,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而有了人才助力,徐小占也向着大棚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上不断前进。

目前,合作社的大棚也用上了物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来指导生产和销售。

“大棚内的温度、湿度、PH值以及喷灌等所有信息数据都会汇集到系统中,并自动调节至合适区间,实现对种苗的智能化管理。”李华锋向记者介绍,目前大棚内,已经完全实现流水线化操作、管理,成苗率和壮苗率大幅提高。

大棚外寒风凛冽,大棚内生机盎然。

到了收获的季节,大棚内油菜、甘蓝等蔬菜作物长势喜人。年轻人们忙前忙活,一边指挥着工人收获、装车,一边操纵机器,马不停蹄地对空出来的地块进行翻耕、整平,并把刚刚培育好的芹菜苗种在湿润松软的土壤里。

徐小占说:“2月中旬,气温偏低,墒情适宜,光照充足气象条件有利于冬小麦及大棚蔬菜瓜果等作物生长。”

蔬菜种植并不是年轻人们忙碌的全部内容,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他们。

徐小占向记者透露:“除了种植蔬菜,我们也在做蔬菜育种。我们研制了一个洋葱品种,独一无二。这个品种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是合作社长期保留下来的一个特殊品种,产品一直远销江南地区,深受他们的喜爱。”

面对未来,年轻人们还有更多计划。

“下一步我们准备注册商标,获得销售资质,把这个品牌推广出去。”徐小占说,“我们还会拓展视野,瞄准蔬菜种子培育发力,精心保留、繁育本地适用几十年的洋葱种子,并将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在保留其口感好、易种植、耐贮藏优点的同时,通过科学繁育,弥补其个头小、产量低的不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