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研究·固收】孙彬彬/孟万林


(资料图片)

2022年即将过去,城投债又安稳度过了颇为波折的一年。

疫情反复地方财政承压,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市场疲软,多重负面影响下,城投平台现金流实际上承受了重重压力。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负面舆情不断出现。非标逾期、票据逾期、定融违约、银行贷款展期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城投债技术违约的情况。但最终,城投债仍然没有出现实质违约。甚至,康旅提前兑付债券等事件,还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信心。

政策方面,4月份出台的央行23条,给了市场以遐想的空间,但最终实际融资仍然偏紧。当然,边际上还是略有松动,部分区域和主体,收紧的幅度有所缓和。但在资金面宽松、利率震荡下行的背景下,在4-10月,城投债仍然跟随信用债市场走出了一个牛市,收益率和信用利差被压缩至历史较低水平。11月以来,防疫政策优化、地产增量政策持续出台,引发了市场调整。

展望2023,该如何看待城投?

我们认为城投违约的风险仍然不高。一方面,从历史来看,城投债尽管经历了诸多波折,但始终没有出现实质性违约,给了市场信心,而再融资的滚续,本身又较为依赖市场信心;其次,近年来,城投融资在不断规范,实际上,绝大多数区域的债务问题,更多是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决定的,地方政府对债务的态度,可能难以因为人员更迭而发生本质变化;此外,永煤事件的历史经验,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落脚于2023年来看,房地产投资下滑压力仍然较大,政府仍然需要依靠基建托底经济发展,因而,至少2023年上半年,城投融资政策收紧的可能性不高。

具体来说,银行贷款可能仍将受到银保监会15号文的管控,流贷或难以大规模增加,项目贷款则主要依赖项目现金流评估。当前,银行理财赎回,多数资金回归银行表内,部分城投平台已无隐性债务制约,或有机会获得更多支持。债券端,城投债批文审核上,预计仍将受到交易所和协会分类管控的约束,但相应场所的借新还旧大概率不会做限制,多数地区或将以维持现有的分类为主。而债务变动后的分类调整情况,可能短期内无法看到。非标融资,压缩幅度放缓,可能出现小幅波动。

但也要注意柳州、镇江、昆明、黄石、贵阳等城市,2023年到期债券规模较大,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从基本面来看,疫情政策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出台,2023年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将有所缓解,区域内转圜空间增大。

整体而言,2023年,不同区域的分化可能仍将延续。尾部主体的信用风险,可能还是将时刻牵动市场的神经。对投资而言,仍要保持对城投的合理参与,但大规模下沉性价比不高。建议适当控制久期,对流动性好的区域和主体,保持关注。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