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7月11日人行公布的2022年6月社会融资存量统计数据推算,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8万亿元,同比增长37.2%,环比增长81.9%。看来各地复工复产后,各商业银行放款的力度异常加大,发改委和人行发行政府债券的力度也异常加大。但在货币极度宽松中,政府融资急速增长,企业融资相比增长缓慢,亦存经济隐忧。
【资料图】
一、分项目看,6月份的社会融资呈现3增5减的特点。
从社会融资渠道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为3.06万亿元,同比增长32%;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100亿元,同比增加1321亿元;政府债券新增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5.8%;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为-100亿元,同比减少801亿元;委托贷款为-400亿元,同比少减74亿元;信托贷款为-800亿元,同比少减少246亿元;企业债券新增1900亿元,同比减少51.65%;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新增500亿元,同比减少47.7%。
二、从结构看,呈现3少2多的特点。
6月份对实体经济新增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60.2%,同比低2.4个百分点;新增企业债券占比3.7%,同比低6.9个百分点;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1%,同比低1.6个百分点。
新增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2.2%,同比多2.8个百分点;新增政府债券占比31.9%,同比多11.6个百分点;
对实体经济新发放的外币贷款、新增委托贷款、新增信托贷款均为净收回。
三、政府取代企业成为投资主体的趋势,对经济长久发展和经济效率而言,隐患极大。
6月份,企业融资增加3.46万亿元,增长17.3%;但政府融资增加了1.62万亿元,增长了115.8%。意味着政府拿走了1/3的新增融资额度。
6月份新增政府债券1.62万亿,在新增社融总额中占32%,2季度新增政府债券3.07万亿元,在同期新增社融总额中占35%。政府在新增社融中占比急剧放大,意味着政府在投资基建中的力度急剧放大,企业新增投资反而增长有限。这种政府取代企业成为投资主体的趋势,有违经济规律,不利于资源配置,对经济长久发展和经济效率而言,隐患极大。
四、杠杆率急速推高,债务风险显著增大。
6月末,社会融资余额已经达到334.27万亿元,与去年底比较,新增债务10.8%。预估上半年GDP大约为54.4万亿左右,现价增长5.9%,不变价大概增长1.8%。债务增速比GDP增速高8成以上,已经大大突破了货币与GDP增速基本适应的货币原则。
按照上半年债务增速与GDP增速推算,我们的经济杠杆率将超过290%,比去年增加16个百分点以上。债务增速超过了利率的减速,整个社会的债务负担也在加重。按平均5%的债务利率和财务费用计算,一年的利息支出将超过16.7万亿元,在GDP中占比将超过13.6%。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债务负担比例。
【作者:徐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