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LS-TP的PTN应满足以下数据转发功能要求:

(1)MPLS-TP的数据转发机制是MPLS数据转发(RFC3031)的子集,并应满足RFC5654中规范的传送需求。MPLS-TP不采用基于IP的逐跳转发机制,且不支持等价多路径(ECMP)、最后一跳弹出(PHP)和LSP合并功能

(2)MPLS-TP的标签堆栈功能应符合RFC3032和RFC5462的规范。MPLS的生存时间(TTL)处理机制应符合RFC3443的规范(VC和VP两层TC和TTL的模型一致,宜采用管道模型)。

(3)PW和LSP标签的范围应支持1~1 048 575(即2 20-1),其中0~15为保留标签(供PTN网络内的OAM使用或保留)。RFC3032中定义了4个保留的标签值。

(4)应当支持以下标签交换功能要求:

源节点进行PW和LSP标签的正确添加,并支持将多条PW复用到一条LSP中。

宿节点进行PW和LSP标签的正确剥离。

应支持单段伪线(SS-PW)和多段伪线(MS-PW)交换功能。SS-PW的架构应符合RFC3985的规定。多段伪线交换是将不同LSP的PW交换到相同的LSP中。

1.3 PTN网络保护功能要求

PTN网络支持的保护方式分为以下三大类:

(1)PTN网络内的保护方式

PTN网络内的线性保护包括单向/双向1+1路径保护、双向1U1或1UN (N >1)路径保护、单向/双向1+1 SNC/S保护和双向1U1 SNC/S保护,应至少支持双向1U1保护机制。

PTN网络内的环网保护包括Wrapping和Steering两种保护机制,应至少支持一种环网保护机制。

(2)分组传达网与其他网络的接入链路保护

TDM/ATM接入链路的1+1或1UN保护。

以太网GE/10GE接入链路的保护,即链路聚合组(LAG)。

(3)双归保护

PTN网络内保护和接入链路保护相配合,实现在接入链路或PTN接入节点失效情况下的端到端业务保护。具体实现机制待研究。

PTN的网络内保护方式应满足以下通用功能要求:

(1)PTN的保护倒换应支持链路、节点故障和网管外部命令的触发,并应支持各种倒换请求的优先级处理。故障类型触发支持物理链路、VP/VC信号失效(SF)和中间节点失效,支持信号劣化(SD)。外部命令触发支持锁定到工作、强制倒换、人工倒换和清除命令等网管命令。

(2)保护倒换方式包括支持单端倒换和双端倒换类型,支持配置为返回或不返回操作模式,支持等待恢复(WTR)功能的启动和等待恢复时间的设置。

(3)保护倒换时间。在拖延时间设置为0的情况下,保护倒换引起的业务受损时间应不大于50 ms(对SD触发的保护倒换除外)。

(4)拖延时间设置。在PTN的底层网络(如WDM和OTN) 配置了保护方式情况下,PTN网络保护方式应支持拖延时间的设置,可设置为50 ms或100 ms。1.4 PTN网络的OAM架构和功能要求

PTN网络的OAM功能包括PTN网络内的OAM机制、PTN网络业务层OAM机制以及接入链路层的OAM机制等。

PTN网络内的OAM分为告警相关的OAM、性能相关的OAM和其他OAM三大类,VC、VP和VS 3层的OAM功能要求如表1所示。其中,主动OAM是指周期性连续实施的OAM操作。主动上报故障和误码性能的检测结果。按需OAM指人工发起的有限次数的OAM操作,通常用于故障的诊断和定位。

2 PTN行标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在PTN行业标准起草过程中,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关键问题,涉及标准技术选择、PTN的网络应用和后续发展等方面。我们牵头组织了相关讨论,部分有了初步结论,部分还有待后续研究,在此与大家分享:

(1)MPLS-TP的OAM实现机制和封装格式问题

目前有T-MPLS G.8114、G-ACh[5]+Y.1731 OAM PDU[6]、 IETF BFD扩展[7]+新OAM工具3种选项。从保护中国运营商和设备商的现有利益,并且便于今后软件升级角度出发,中国所有单位一致同意采用G-ACh+Y.1731 OAM PDU格式,并希望形成合力来推进MPLS-TP国际标准采纳。但由于IETF MPLS工作组被Cisco、Juniper等数据领域专家主导,该技术选择成为MPLS-TP标准选项的难度相当大。

(2)PTN环网保护的实现机制

目前IETF初步认可了环网保护需求,但具体实现机制有MPLS-TE FRR应用在环网拓扑[8]、IEEE多段保护[9]、ITU-T Wrapping和Steering环网保护[10]3类选项。我们一方面需要从技术角度深入分析3类机制在业务配置、带宽共享、OAM、跨环保护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运营商网络运维习惯的影响。目前,根据中国设备商产品情况和运营商应用需求,行标中选择了基于ITU-T的Wrapping和 Steering两种环网保护机制,后续还要完善点到多点业务保护和跨环保护等具体机制。

(3)PTN与MSTP混合组网需求和互通功能要求问题

由于PTN的使命是逐步替代基于SDH的MSTP,因此在运营商的网络部署过程中,必然面临PTN与MSTP 混合组网和互通问题。如存在PTN汇聚环直接带MSTP接入环的混合组网场景,在标准中如何具体规范,也成为颇有争论的一个问题,需要后续组织协调讨论。

(4)PTN支持IP/MPLS三层功能需求问题

在全业务运营和LTE移动回传承载的发展趋势下,PTN是否需要支持IP/MPLS的部分三层功能?如何与现有路由器网络分工协调?这些都需要运营商明确具体应用需求后再组织针对性的研究。这将成为本版本PTN行标的一个开放性待研究问题。

PTN技术在与IP/MPLS竞争融合的环境中逐步发展,目前已应用在IP化的3G移动回传网络中。从标准化和产业应用来看,今后两年是PTN技术发展的关键期,希望PTN技术的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