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中国银联发布《2021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受访群体人均损失金额下降,但受损人群范围有所扩大。“睡眠卡”潜藏账户风险,贩卡风险治理遇新挑战。
《报告》显示,2021年移动支付呈现如下新特点:一是移动支付惠及城乡居民主要生活场景,城乡受访人群收入与移动支出呈现分化态势。一线、新一线城市受访者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场景表现活跃,收入与移动支付支出表现为“双增长”;四五线城市及乡镇受访者更青睐直播购物,但收入与移动支付支出表现为“双下降”。二是受访群体人均损失金额下降,但受损人群范围有所扩大。“跑分”和“网络博彩”受损情况明显改善,受损人群比例及损失金额明显下降,遭遇直播诈骗和炒作虚拟币受损的人群涉及较广。三是贩卡风险治理遇新挑战。遭受资金损失的受访群体中,超过3%受访者表示曾出借过银行卡谋利,主要集中于学生、小微企业主、自主创业者等群体。四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所改善。受访数据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和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的问题有所改善。其中,受访大学生群体平均遭遇3种以上侵害个人权益的情况。
具体来说,受损群体人均受损金额降低约270元,但受骗人群占比较2020年增加6%,其中00后、60岁及以上留守老人、自主创业者、服务业等人群受损比例较高。从欺诈方式来看,主要表现为网络直播和虚拟币投资。数据显示,曾遭遇过网络直播诈骗的受访群体占比约为11%,平均损失金额超过3500元,其中老年群体遭遇大额欺诈损失比例较高。在参与虚拟币活动群体中,45岁以上人群、小微企业主、自主创业者、学生等群体的占比排名靠前,上述群体因此而发生损失人群比例也高于平均水平。
本次调查显示,存在多张“睡眠卡”的受访者遭受资金损失的概率更大,受访群体有超过3%的持卡人曾出借银行卡牟利,00后、小微企业主、自主创业者群体比例偏高。同时,出借银行卡的人群发生损失的概率更大,损失的金额更高。从此次调查数据来看,办理银行借记卡数量过多的受访者更容易出现“睡眠卡”,与账户风险呈现相关性。其中,拥有10张以上银行卡且发生损失的受访群体,人均损失金额超过3000元,高出受损人群平均损失金额的50%。
受访数据还显示,全年未遭受过权益损害受访用户占比较去年提升了3%。其中,消费者反映较为突出的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和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有所改善,受侵害人群比例分别下降6%和10%。
中国银联风控专家建议消费者守护好个人信息,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管理好个人账户及二维码,做好“睡眠银行卡”及账户管理,切勿出借、出租银行卡及收款码,避免因个人账户被用于转移非法资金而受到关停账户惩戒和刑事处罚;二是守护好个人敏感信息,注意识别套路,防范不法分子以“高利理财”“虚拟币投资”“直播交友”“网络借贷”为噱头进行“利益”诱惑,实施欺诈;三是拒绝下载他人分享的APP软件,拒接不明来电,建议下载国家反诈APP及时识别举报;四是坚决抵制网络赌博、“跑分”等非法平台活动,一旦发现此类非法平台,要通过公安部“打击治理跨境赌博综合举报平台”等官方网站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