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者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年来,广东通过推进制造业、贸易等多领域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取得明显成效。

广东全省外贸进出口从2016年的6.3万亿元相继迈上7万亿元、8万亿元大台阶。实际外资从1300亿元突破到18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5万亿元跃升上4万亿元台阶。去年三大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达8.27万亿元、一年净增1.2万亿元、增速达16.7%,实际外资1840亿元、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万亿元、增长9.9%。

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21个市全覆盖

广东是如何做好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据广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劲松介绍,广东省实施数字贸易工程,成功争取国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个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推动数字技术向贸易全链条渗透。培育数字服务贸易,累计建成数字服务出口基地7个。2021年全省数字贸易进出口812.3亿美元、增长22.7%。实施贸易新业态工程,成功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21个市全覆盖、总数居全国第一,推动跨境电商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和集聚发展,累计建成全省海外仓超300个、面积超200万方米,开展市场采购贸易创新提升专项行动,探索发展离岸贸易,建设全球优品等国际中转项目。广东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双双突破3000亿元。

广东省实施展会提升工程,创新协同举办第130届广交会,首次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和举办国家级论坛,累计60万人次进馆,采购商数量稳步增长,来源地之广再创新高。同时,加快推动高交会、文博会、加博会、海丝博览会等向全球区域高端展会转型升级。此外,广东省还实施粤贸全球品牌工程,围绕“双百双万”目标,举办“粤贸全球”展会154场,举办“粤贸全国”活动110场,累计带动4.3万家次广东企业参展,助力消费电子、智能家电、纺织服装、灯饰照明等广东优势产品打开国内外销路。

为强化枢纽功能,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广东省在重大贸易台工程方面,广州南沙获批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飞机租赁等6个百亿元级进口台启动建设。加快经开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向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区布局。累计建成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47个,覆盖我省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支柱产业和纺织服装、家具灯饰等传统优势产业。

广东实施产业链招商工程,创新举办“十四五”期间广东省与跨国企业合作发展座谈会、跨国公司投资广东年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签约投资总额超4000亿元。围绕20个战略产业集群,构建产业数据图谱,大力推动内外资上下游配套和协同发展。年到资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五年累计218个,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超百亿美元外资大项目落户广东。此外,广东还实施贸易龙头企业工程,修订实施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型企业办法,招引培育一批贸易型总部。做强大型外贸骨干企业,培育首批20家加工贸易龙头企业,2021年外贸百强进出口超2.8万亿元。

广东省实施通关便利化改革工程,全面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模式,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改革,2021年广东省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较2017年压缩81%和94%,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100%。此外,广东省通过实施贸易金融创新工程,推动更高水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扩容,探索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2021年出口信用保险规模超7000亿元。

41项改革创新成果全国首创

广东以“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为牵引,扎实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形成584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41项全国首创。落实国家部署,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缩减至27项,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下放三批134项省级管理权限,实现“应放尽放”。建立以智能化通关为支撑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箱,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金融创新稳步推进,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开放试点,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运作,FT账户业务额突破7000亿元,跨境双向人民资金池结算额超过5000亿元,南沙片区累计完成201架飞机租赁业务,前海成为全国最大的类金融企业集聚区。

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以制度规则对接为重点,不断提升金融、法律等领域对港澳开放水。开展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港澳代理见证开立内地银行账户等业务,推行粤港澳“三地车险一地投保”。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港澳项目1008个,成为港澳青年内地创业首选地。

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去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76亿元,税收收入104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82.41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30%。南沙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成功引进217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集聚5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前海加快形成金融、科技、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区;横琴积极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科技研发、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和现代金融等产业发展迅猛。

去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

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9.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约为全国工业能耗强度的一半,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前列。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G基站、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台、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获批建设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列全国第一,累计建设3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和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取得重大进展。

广东省20个集群增加值约占GDP四成,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企业310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9家,推动超过4.6万家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

广东省支持重点企业加快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协调缓解汽车企业芯片短缺问题。2017年以来累计推动超4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6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广东省相继制定出台“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惠企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开展省制造业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汇行动”,对接高端人才超5万人,支持企业精准引进1300余名急需紧缺人才。对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符合条件的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由省指标保障。

五年编制实施重大项目超5000项

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华东介绍,广东从2017年到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接20万亿元,年均增长8.8%左右,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了9.6%,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1.8%,高于投资的整体增速,说明广东省的投资结构在不断地优化。

年来,广东专门安排了30多亿元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费,超前主动谋划了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每年编制实施重大项目计划,五年编制实施的重大项目超过5000项,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谋划建设了中委广东石化、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

同时,广东成立重大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用地用林用海资源要素优先投向重大项目,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精准储备、积极申报专项债券项目,这几年累计获得专项债券额度在全国居于前列,推动了一批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如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建设项目。

广东大力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出台企业投资核准、备案管理的实施办法,简化投资项目审批的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台和项目库,推广网上全流程办理省、市、县三级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提供“一站式”投资服务推动整个项目快速落地、加快建设,通过减审批、优服务、提效率,有效激发社会投资的活力。

广东11家国家高新区进入全国100强

据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介绍,年来,广东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坚持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目前广东共有国家高新区14家,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2021年最新排名显示,广东有11家国家高新区进入全国100强。2019年,省政府新认定广州琶洲、东莞滨海湾等17家省级高新区。2020年,全省40家高新区以占全省1%的土地面积,实现生产总值2.06万亿元,占全省的1/5;全省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存量40000家,约占全省的2/3。

广东建成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17个、国家火炬特色基地2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个,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12个。目前广东正以高新区等产业园区为主要承载区,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20个战略产业集群建设,新兴产业培育能力不断增强,“一园区一特色”“一园区一集群”创新网络正加快形成。目前全省10家省实验室均在高新区布局,全省277家新型研发机构有一半落户在高新区内,高新区承载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2/3的重点创新台,国家级孵化器在国家高新区内实现全覆盖。

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前列

去年,广东省20个战略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9069.97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高于全省GDP增速0.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40%,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

而“十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稳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实现增加值43262.03亿元,占GDP比重34.8%,增速7.3%与GDP基本同步,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其中,智能家电集群保持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家电制造基地;汽车集群实现汽车产量超330万辆,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前列,3家企业进入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前十名。绿色石化集群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项目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新一代电子信息集群,产业规模依然稳居全国第一。软件与信息服务集群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居全国前列。

社保卡金融功能跨境通用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袁伟介绍,广东积极推进“就业通”,全面取消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支持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目前,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超过8.51万人。开展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工作,两年多来,累计超过1000人次报考。

广东推进“社保通”,出台完善广东省港澳台居民养老保险措施意见,允许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深圳参保缴费并享受待遇,首创内地赴澳门务工人员可在横琴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截至去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27.92万人次。推进实施“湾区社保通”,明确经办细则和参保指引,在珠三角188个社保服务大厅协助提供澳门社会保障相关服务。加快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社保卡金融功能跨境通用,目前,港澳居民持卡人数已达21.59万人。

广东积极推进“人才通”,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今年3月开港,打造人才服务台,塑造人才集聚优势。推进“治理通”,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在珠海(横琴)和广州(琶洲)设立速调快裁服务站。

广东省城镇新增就业五年超700万人

年来,广东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有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稳就业增收入方面,广东聚焦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千方百计保持就业稳定,实施“促进就业九条”系列政策,着力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做好就业服务和兜底保障。五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0万人、占全国1/10,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度均控制在5.5%以内,促进创业70.67万人次。

在强保障惠民生方面,广东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全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累计1.55亿人次,社保基金累计结余1.59万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基金市级管理,今年7月我省将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序对接全国统筹。五年来,广东省各类社保待遇逐年稳步提升。

同时,广东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657万人次。紧贴重点产业集群,实施百万产业工人和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行动,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不断擦亮保民生促发展的“金字招牌”。实施“乡村工匠”和农村电商“百园万站”工程,乡村人才振兴加快推进。

在护权益促和谐方面,广东省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累计为86.32万劳动者追回工资待遇77.89亿元。

在强服务便民生方面,全省集中式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全面启用,“全流程网办”“一网通办”“不见面服务”全面推开,目前,全省人社行政许可事项100%实现全流程网办,人社服务进驻省政务服务网239项、粤省事165项、粤商通17项,181项高频服务实现“指尖办”,其中168项支持“全流程网办”,全省社保卡持卡1.17亿人。(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许晓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