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8日,2022中华股权投资协会(CVCA)年会暨中国PE/VC高峰论坛在线上举行。在此次峰会上,一批中国顶级投资人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在六个主题分论坛中,分别从PE、VC、LP等不同角度,深入讨论了如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时代下探索破局之道,并前瞻了发展机遇。
中华股权投资协会理事长、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在开场致辞中表示:“2022年是CVCA成立20周年,作为一个民间的行业协会,能够走过来确实不容易,这说明两个很关键的问题:第一,20年前我们CVCA的创始人对未来很有远见,创立了这样一个民间协会,也说明历届的理事长、理事、所有会员以及秘书处同仁,为协会的发展壮大花费很多心血和精力,在这里一并感谢20年来给协会做出诸多贡献的朋友;第二,CVCA所代表的PE/VC行业在中国韧性很强,20年里大家一步一步走过来,行业蓬勃发展。当我们今天看到现在投资环境各方面遇到一些困难,其实在过去20年里这个行业也碰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挑战,也都渡过难关了,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的会员和行业也能够成功走出目前的风风雨雨,迎来更好的明天。”
分论坛一:PE看宏观趋势和行业策略
全球步入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与国际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国内外环境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面对地缘政治、监管环境及退出方式等方面的各种挑战,中国PE投资是否需要经历一个模式转型?如果转型,GP在融、投、管、退这四个环节中如何体现?目前投资人甄选投资标的有哪几个重要标准?投资的方向又在何处?
TPG集团中国区董事长孙强、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胡祖六、德弘资本董事长刘海峰、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进行了主题为《PE看宏观趋势和行业策略》的深入探讨。
孙强:我们审慎看好中国中长期的发展,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依然存在 - 刻苦耐劳的人民,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发达的基础设施,先进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在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之时,我们PE投资人应当回归本质,在自己聚焦的行业里寻找有核心竞争力、有长期价值、有优秀团队的企业,帮助它们在艰难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烈火见真金”,在低潮和悲观的市场中能够发现和创造价值的PE基金才是值得LP信赖和支持的基金,无论是在国内深耕还是向海外发展,都必须坚持“百里挑一”的投资标准,甄选、投入出优秀的企业,为投资者和行业做出贡献。
胡祖六:尽管这些年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监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为中国PE投资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PE投资方式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改进和完善,但我并不觉得PE模式本身需要有非常激进的根本性转型。PE作为一种偏中长期的投资,毫无疑问需要与中国经济中长期的、结构性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只要中国这些结构性的、趋势性的机会继续存在,我认为PE投资人在参照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数十年来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PE基本模式,在中国就可以继续适用。
刘海峰: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中国一级市场投资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可持续的现象,就是PE VC化,VC PE化。大量PE资金投入到有增长但是赢利模式不确定并且负现金流的企业中,追逐市场热点,导致估值过高。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放缓,中国的PE投资应该更关注商业本质,企业现金流和理性估值。PE怎样能在市场低点时,对企业的价值有本质分析,并能充分利用市场低点和悲观情绪,以合理的估值参股控股优秀的企业并真正做好投后管理,为被投企业提升内在价值将是未来几年投资的关键。
吴尚志:中国PE应坚持稳健的投资,把所需要的能力变成一个整体进行摸索。但越是在这种艰难时刻,坚持下来的做得好的人才越能显现出来。当下环境能够锻炼机构、团队以及个人,包括鼎晖,把自身摆在新的环境下找到更适宜的市场。基本逻辑都跟原来差不太多,把苦活干好,一步一步把价值创造出来,给投资人创造超额回报。
张懿宸:成熟的PE 60%-70%做并购,而做并购的原则是赚辛苦钱。中国PE要回归初心,回归本质。从融投管退四个方面看:融资,未来几年GP都会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融资环境;投资,赛道热度逐渐退去,真正的价值和机会将慢慢出现,未来几年可能是投资的好时机;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更强,辛苦钱由此而来,未来需要做好资源积累、做好与运营管理人及被投企业之间的沟通等;退出,未来可能回归并购或直接买卖的方式进行退出。
分论坛二:VC看宏观趋势和行业策略
疫情3年,中国的VC行业经历了重重考验,在社会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变化的同时,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促使投资人持续思考、探索生存发展之路。过去一年受到国内疫情起伏影响,头部VC机构的投融资情况如何?新项目、续融资的进展怎样?企业家们是否做好“过冬”准备?还是有何新的战略调整?未来3年,VC们看好哪些行业及细分领域?行业“大咖”们又有什么好提议、新想法,以及对未来有何期待?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君联资本副董事长陈浩、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在主题为《VC看宏观趋势和行业策略》的讨论中,表达了独到的见解。
邝子平:中国的企业家比起美国的企业家会更有韧性,更积极正面一些。对于一些在今年虽没有融到比较多的资金,但已成功挺过来的企业,我会建议他们好好审视一下未来12个月的情况,把要募的钱先募到,并考虑通过投资方、股东方促成并购。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启明创投看好半导体、自动化以及支持优秀企业出海。
陈浩:今天我们看到,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对盈利能力的重视已经远远大于商业模式。另外,国内A股上市的企业中几乎90%以上都是to B、科技及制造类企业,大家对to B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视已经改变了过去10年对to C模式追逐,这种变化应该引起国内企业家更加高度的重视。
李开复:对于未来投资方向和机遇,“Deep Tech VC”的创新工场一直对高科技情有独钟。因此我们首先看到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平台技术交叉下,未来十年中国进入全智能自动化时代,这里面将带来交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研发自动化等多领域的机会。第二是创新工场看好且押注生命科学赛道方面的合成生物、新药研发、AI制药、新医疗器械等领域。第三是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可持续科技赛道也会带来很多机会。创新工场认为,未来能源将从天然资源转向制造驱动,中国优势明显,有望领先全球。第四是生物科技的突破将颠覆生命科学、农业、食品和材料。比如基因测序、基因编辑技术,新一代的AI算法以及合成生物技术等,它们将交叉融合带来新医疗、新材料、新农业、新食品等机会。
刘二海:在当下环境,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尤为重要。企业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融资,包括:不局限于单一币种,探寻与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合作,利用融资租赁及可转债工具等。在经营管理方面,企业应规模适度、提高效率,运用数字化等技术手段进行赋能,调整商业模式中的要素构成。愉悦资本长期的投资方向为:汽车、新能源与碳中和,核心技术构建新基础设施,诸多万亿行业基于新基础设施的重构,全球化3.0领域及元宇宙等领域。
分论坛三:主流LP如何看待融资策略及如何衡量GP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以及中国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的调整,海外LP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认知及策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人民币LP构成的改变以及面临何种融资挑战?在新环境下, GP应该如何调整投资策略?LP将给GP提供哪些有价值的建议?在二级市场上又有何种投资机会?
行健资本集团合伙人和亚太区主管苏维洲、HarbourVestPartners董事总经理单丽红、元禾辰坤高级合伙人王吉鹏、新程投资合伙人及大中华区联合主管王岱宗、Asia Alternatives创始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徐红江在《主流LP如何看待融资策略及如何衡量GP》主题论坛中,深入探讨了未来投融资的新方向。
苏维洲:当今GP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融资,美元基金融资难,人民币基金的融资同样不容易。伴随着市场变化、政策变化,GP或主动或被动来调整和改变所关注的投资领域。在当下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中,作为一个LP,如何看GP调整他的覆盖范围以及核心能力至关重要。
单丽红:从全球及历史的角度,投资中国仍有不少很好的长期的东西存在。第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存在,对于投资考量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第二,人才对于LP投资是最重要的选择因素之一,中国的人才储备不容忽视;第三,中国将迎来一个政策红利窗口期,中国很可能诞生引领全球未来趋势的行业。据此几点,中国作为一个投资标的,不论对于本土还是海外LP都十分重要。
王吉鹏:当下人民币GP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基金里融入不同性质的LP,而不同的LP诉求不同。既要把不同的诉求能够融合在一起,又要找到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对于人民币GP来说,实际上提升了运营和投资难度。建议人民币GP在融资前做综合性评估,包括自身投资组合、上下游产业整合能力、地方产业基础及政策要求等等。
王岱宗:目前公开市场估值经历了较大回撤,一级市场还没有完全反映整体的合理估值,因此PE二级市场在这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对一级市场的估值进行一些调整。在流动性方面,不少美元GP/LP都在积极考虑调整其在国内的资产配置,使得很多原先主要通过IPO退出的GP开始主动寻求通过PE二级市场寻求流动性并募资,并且也有不少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对于目前整体募资非常困难的情况下,PE二级市场不失为另一种可以选择募资和流动性途径。
徐红江:海外LP目前对于投资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审慎的观望的状态,对中国经济环境现状以及未来5到 10年的投资前景还有很多看不清楚的地方,因此大多数海外LP希望用一个比较有逻辑冷静的分析的态度对待投资。中国的GP在面对目前这样一个充满变化和未知的市场环境,一方面要不断调整演变,但另一方面也要寻找并坚持自己的东西,如果自己没有应该或值得坚持的点,随波逐流,最终投资的结果往往会出现问题。
分论坛四:如何有效做好投后管理增值
在全球经济放缓形势下,有效的投后管理和运营提升成为帮助企业跨越周期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的政策经济环境下,主流GP制定投后管理计划的最好时机是何时?与新项目投资决策的过程如何有效结合?投后管理价值创造在中国投资项目方面有哪几个主要抓手?在疫情反复和管控政策不断调整的情况下,GP对被投企业的运营提供哪些建议和帮助?投后管理碰到的最大难点和挑战有哪些?
方源资本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唐葵担任分论坛四主持人,BPEA EQT合伙人崔桂勇、高盛资产管理亚洲私募股权主管和成长型股权全球联席主管许明茵、古玉资本创始人林哲莹、太盟亚洲资本总裁及合伙人邱中伟,就《如何有效做好投后管理增值》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唐葵:投后管理是资源,不能太过分散,过早的介入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方源资本在项目投资早期会先有一个大致的投后管理概念,在项目后期做完尽职调查之后,会对投后管理才能更加细化,并投入管理人才积极参与、落实责任进行下一步工作。这个过程中,方源资本投后团队的高管一开始就会参加投资决策委员会的会议,对各个项目的总体进程比较了解,判断介入程度和时间点,所以是以比较主动的形式参与其中。
崔桂勇:投后管理增值是BPEA EQT非常注重的一个环节,在向投委会提交第一次投资建议书的时候,会有关于投后增值方面的主要方向及一些举措的设想。这样的举措和设想在后期尽职调查以及谈判当中得到夯实,就是在投资之前,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投后增值服务的具体计划。BPEA EQT在近30年的历史中总结出一套专门的投后管理体系,从被投公司的公司治理,到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整合,以及人才的管理等等,并对所有被投企业执行。
许明茵:首先,高盛会契合中国市场需要甄选所投资的行业。受益于高盛在全球的成长型投资经验和能力,我们能紧跟各国不同行业的趋势,进而深入研究和对比。我们也密切关注政策的发展,以及受支持和重视的行业。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帮助被投公司分析海外行业格局,配合它们开展并购,海外发展。
林哲莹:古玉资本主要做产业背景的成长性投资,以及PIPE加并购,所以投后管理是古玉投资策略必须重视的环节之一。古玉绝大多数投资与创始人有深度结合的项目,而不仅仅跟投或拿份额。在选择项目时,会首先考虑是否能在投后管理上出手、是否能得到被投企业实控人的认可。有了创始团队的深度认同和认可,我们在投后管理上才有出手的可能。投资之后的管理出效益,使得投资策略能够得以保障。
邱中伟:PAG的投后管理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梳理投资的企业战略,战略的明确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增长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投资者的收益也会有提升;二是中国企业普遍整体管理能力偏弱,在准备投资项目之前,对企业到底怎样提升管理会有一个明确的想法;三是建立高度市场化的企业激励机制,以确保投资后,保持股东跟管理团队利益一致;四是在行业不断的并购整合,在中国也能为投资创造出很大的价值。
分论坛五:新领域新趋势
在后疫情时代及中美博弈的世界新格局下,整个投资领域发生了方向性的调整和变化。GP现在关注的新领域、新趋势有哪些?对各投资团队的能力有何挑战以及如何应对?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投资领域日益增大,美元基金开始大航海时代,投资人如何看待这一新形势?
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BAI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红杉中国合伙人浦晓燕、德同资本董事长兼创始主管合伙人邵俊、红点中国创始及主管合伙人袁文达,在该论坛中全面解读了他们眼中的新领域、新趋势和新机遇。
周炜:CCV目前关注的新领域新趋势有三大方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国际化。智能化方面,有三个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包括机器人各种部件和硬体制造技术的高端制造、AI技术在商业上的应用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想象在未来基于硬件载体全智能化时代,中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方面,产业数字化和元宇宙发展虽然处于一个早期阶段,但可以看到大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仍需大量投入;国际化不是一个具体的方向,而是一个大趋势,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走出去,并且竞争力在全球的创业者里都是非常领先的。
龙宇:BAI长期布局“国际化”投资主题,目前超一半的portfolio有国际化业务收入。今年明显的观察是,原来以美国硅谷为驱动的创新范式已经改变,也不再是“一个模式”走遍全球。世界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创投趋势,包括拉美墨西哥、美国东岸纽约和波士顿在内的每一个新地域都有了新的机遇。从投资内需的角度,BAI主要关注刚需且有强韧性的行业,比如消费和医疗健康服务。以零售消费为例,在这个朴素而历史悠久的领域,我们要投资有供应链革新、符合商业逻辑、价格合理的企业,将参照国际成功投资并购案例,用不变的尺子来衡量中国标的。
浦晓燕:红杉中国沿着三个框架捕捉新趋势:第一,关注底层技术和原创技术的变革所带来的一些突破;第二,基于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所带来的传统行业的业态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一些新机会;第三,在下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中,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构建未来竞争优势的新的技术或投资领域。
邵俊:除新材料新能源之外的硬科技赛道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赛道就是新型软件。我们看到中国科创板除了拥抱硬科技,也越来越接受和支持新型企业服务软件公司。未来在中国本土市场能够打开一个资本市场通路以支持这些新型软件公司,我认为这跟我们现在讲的硬核科技同等重要,因为如果顾此失彼,整个企业效率国产替代无法形成一个闭环。
袁文达:企业数字化转型,AI赋能,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是红点中国目前重点关注的三个投资领域。此外,人才将是未来一个争夺的重点,我感觉很多硅谷的创业者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回国寻找创业机会,但具体要看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势,我们团队也将与美国红点保持沟通,交流学习成功的投资项目,更多的为中国创业者做好增值服务。
分论坛六:案例分享
回顾过去3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从懵懂稚嫩到成熟理性,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推动行业及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经历了3年疫情,有哪些过往成功投资案例的经验能够借鉴?CVCA特邀业内知名投资人,从交易背景、风险与挑战、投后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回顾投资案例过程,总结和分享投资案例中的策略性思考。
百胜中国和分众传媒均为消费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本次高峰论坛CVCA特邀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胡祖六、方源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葵,为大家回顾他们投资百胜中国、分众传媒的整个过程,并分享他们对于案例的总结与思考。高鹄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金明作为案例提问者从交易背景、风险与挑战、投后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提问。
胡祖六:春华成立伊始,行业组就对大消费零售行业进行了系统性梳理研究,并在餐饮服务的细分领域做过深入尽职调查,而百胜中国一直都在“雷达屏幕”上。我们此前也跟百胜集团总部董事会与管理层及中国高管团队建立了良好的相互认知和信任,所以当投资机会最终到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为交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投资百胜中国对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作为投资人,无论你心目中理想的交易方案如何,但不能单方面固执己见,最终还是要跟企业达成一种战略目标与利益的良好匹配。在百胜集团的分拆交易上,可以说春华充分理解并尊重对方的目标与意图,在谈判过程中,有效地配合,帮助他们实现既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做成一个交易。我觉得这是PE投资与企业实现共赢的一种良好方式。”
唐葵:方源资本在分众传媒私有化的项目上跟踪了很久。我们从分众传媒美国上市之前就与其建立了深厚关系,非常欣赏其商业运作模式。虽然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但股价大起大落,这反映了国外市场对其业务不太熟悉,对基本面没有足够的理解。同时海外股市又往往受到外部环境和舆论影响,对中国宏观风险以及对中国企业经营风险放大了担心。我们由于此前的投资接触了江总,对他本人十分熟悉,也很敬佩他的创业精神和经营能力,当浑水报告导致股价大跌之后,我们立刻与江总沟通,并开始了私有化进程。
“中国消费的崛起有目共睹,而广告业是消费的代表行业之一。分众传媒通过精准媒体投放的商业模式,成为楼宇广告的龙头企业,抓住了中国大量核心消费群体。从宏观的需求和它的商业模式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中华股权投资协会(CVCA)始终通过积极的对话机制,增进国内及国际间LP与GP、PE/VC投资者与政府及创业者的交流,不断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做出努力。成立20年以来,CVCA对中国PE/VC行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与日俱增,现已有上百家会员且会员数量仍在稳定增加。未来,CVCA继续努力,积极发挥会员作用,为支持中国PE/VC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