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i云保共同撰写的《中国保险代理人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保险代理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梳理了科技赋能和市场驱动下保险代理人的转型路径,为保险代理人实现转型升级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借鉴。

保险保费增速放缓,保险代理人发展瓶颈待突破

报告指出,保险代理人作为行业推广者,在我国保险市场的长途发展过程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9年,个人保险代理人的数量达到912.3万人,个人代理渠道保费收入达2万亿元。2016年后,个人保险代理渠道保费增速逐年放缓,2019年,人身险保费增长率从2016年的32.99%降低至11.5%,财产险增长率降低至16.03%。

个人代理渠道保费增速放缓与保险个人代理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报告提到,个人保险代理人正在面临如下发展瓶颈。一是保险代理人准入门槛低、专业素养不足;二是传统”金字塔型“管理结构导致收入不均;三是佣金提取机制可能诱发保险代理人”短视“倾向。

科技赋能价值凸显,保险代理人高度认可

报告显示,科技赋能下的保险代理人这一群体,与传统保险营销员相比,男性占比60%,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0.6%,从业背景更加多样化,平均从业年限为3.35年,人才留存率显更高。

除了在人群特征方面,科技赋能下的保险代理人在销售行为和薪酬待遇方面也有明显区别和提升,例如,科技赋能下,保险代理人的客户来源渠道更加广泛,陌生客源占比增加了约20%,日平均工作时长为3.67小时,其中88.4%的保险代理人认为互联网保险代理的产品更丰富,98.2%的代理人认为互联网+及科技赋能保险营销,有助于业绩提升。

可见,推动科技赋能保险代理人,未来将会促进保险代理市场的生态更均衡化、精英化、年轻化、多元化、人才留存率、陌生客源、工作效率、代理产品多元化以及收入水平全方位的提升。

市场驱动,保险代理人转型升级呈现三大趋势

当前,我国保险代理人基数庞大,长期以来依靠“人海战术”取胜,但供过于求、人均产能低的弊端逐渐显露。同时在需求端,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在逐步培育和升级,市场呼唤更专业、更个性化的产品的服务。因此,在市场的变革和驱动下,保险代理人亟待转型。

报告指出,市场驱动下,保险代理人应从提标、提效和提质三个方面实现转型升级:一是提高保险代理人的专业素养、夯实专业能力;二是通过创新保险代理人的管理模式助力降本增效;三是通过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立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报告认为相较于传统非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个人保险代理人拥有平均专业水平更高、收入水平更高以及展业模式更简单便捷的优势。通过完善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将有助于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代理人队伍留存率、保险服务质量、稳定性以及行业社会形象。

此外,报告提到,i云保是专注于赋能保险从业者的保险科技服务平台。以“用科技成就保险普惠“为使命, 在对保险从业者赋能方面,实现售前、售中、售后各环节全方位科技赋能,提升作业效率,让更多优秀代理人脱颖而出,重构保险代理人行业生态。i云保累计服务了超2500万张保单,平台代理人人均产值提升300%。

随着《中国保险代理人洞察报告》的发布,整个行业对保险代理人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同时,i云保作为领先的保险科技服务企业,也将持续科技创新能力输出为保险从业者提供更完善的科技+服务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