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仪式感,从置办年货开始,当前,各大商超或平台密集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在“买买买”时也要谨防“低价套路”。1月20日,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低价不等于实惠,要理性看待商家的打折促销行为,擦亮双眼,甄别所谓的低价是“真实惠”还是“设套路”。
低价并不等于实惠,一些不法经营者可能借低价之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欺骗消费者,给消费者的春节生活“添堵”。中消协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开展了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活动,发现在售的食品中混杂着一些“山寨”食品和“三无”食品,由于这些“问题”食品大多使用不明原料,生产过程也不规范,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但因价格低廉,若消费者只关注价格就很容易“中招”。
尤其需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从麦当劳陷食品安全丑闻到星巴克被曝使用过期原材料,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显示,2021年前11个月,全国被披露的食品安全问题频次达到了4071,较2020年增长了7.4%。
还有媒体公开揭露了低价水饺、低价肉丸的原料来源及“生存之道”,个别速冻食品企业为降低成本,在销售的猪肉水饺中添加鸡肉,肉丸产品中添加鸡脖泥、鸡架泥等行为,且并未在包装上注明。专家表示,使用鸡脖泥、鸡架泥等骨泥代替原有肉类的行为,本质是掺假和以次充好,会降低产品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
对此,中消协提示,消费者挑选年货美食在考虑价格的同时,要重视安全和品质。首先,要检查商家是否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经营资质,并查看《食品经营许可证》上载明的经营范围是否匹配,建议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家处购买食品。其次,关注食品的标签信息,特别是商标、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执行标准、食品生产许可证号、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等,了解产品基本情况,防范“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地方也进行消费提示。如江西提醒,购买年货应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食品经营场所;线上购买年货,应选择正规电商平台。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首先应查看包装封口是否完整紧密,有无破损、胀袋等问题;然后再认真阅读包装上的食品标签,着重关注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尤其是给减肥者和慢性病患者挑选时更要注意食品原辅料和油、盐、糖含量。浙江提示,选择线上采购进口食品的消费者,收到境外快递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尽量在户外拆件,避免直接接触,做好全面消毒清洁。
此外,春节假期,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洗衣洗车等预付式消费迎来一波促销热,商家纷纷推出预付充值、办卡优惠活动。预付促销是“真实惠”还是“设套路”也需留个心眼。对此,川渝地区提醒消费者,为避免在节日期间遭遇预付式消费纠纷,建议消费者在充值办卡前,切勿冲动消费,要充分考虑自身需求、经济能力、消费习惯等因素适度消费。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一要警惕商家的超低价甚至免费促销行为,仔细辨别促销的真伪,特别要了解是否附带其他条件等。对于涉及分期付款的,要全面了解相关规则,并衡量自身的偿还能力;二要理性充值,对于“充多少送多少”“高额返现”等形式诱导消费者充值的,要结合商家的信誉度、消费者自身经济能力和消费需求等综合考虑,建议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三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和个人财产安全,不随意填写手机号、地址等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扫描二维码。(麓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