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艳霞

2月14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情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真刀真枪地干,需要真金白银地投,要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


(相关资料图)

推动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

农业农村发展离不开资金和政策的支持。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唐仁健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从投入、人才、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强调部署。

第一,健全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机制,主要包括政府投入、金融投入、社会资本投入三块。政府投入方面,强调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

“金融投入方面,主要是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差异化金融监管和考核评估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唐仁健表示。

社会资本投入方面,要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来实施。

第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着力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等。另一方面,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的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人才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第三,健全乡村振兴推进机制。一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切实形成政策合力、工作合力。二是完善乡村振兴督查考核机制。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建立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制度。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适时、科学评估。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2022年,面对疫情灾情交织叠加、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冲击的严峻形势,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连续8年稳定在年产量1.3万亿斤以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好、更牢。

“但是也要看到,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还在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所以,端牢饭碗的压力越来越大。”唐仁健表示,下一步必须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唐仁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对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全面部署。在目标上,重点是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在措施上,重点是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务,强化科技装备支撑。

在政策上,重点是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提高大豆补贴力度,推动扩大大豆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规律性和发展路径。

中央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介绍,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是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下半篇文章,巩固拓展改革成果。既要抓好运行机制的完善,推动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也要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

同时,要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充分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经营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