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德两国金融体系的银行主导特征都十分明显,国有或公共金融机构比重高,两国都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出口导向型特征明显,两国都实行大陆法系等。德国金融体系成功与失败之处都耐人寻味,可以为探索中国金融的发展道路带来很多启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国金融行业改革发展之际,为了更好寻找方法论,《中国银行保险报》将陆续刊登探讨德国金融模式和经验的文章,以期国内金融行业从中获得启示。
【资料图】
□许闲
德国几百年来的工匠精神和制造业发展,离不开保险行业有效的风险防范与风险保障,离不开德国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互动。根据德国保险行业协会最新可获得数据,2020年德国整体市场全球占比4.1%,为全球排名第五大保险国家。德国寿险业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世界排名分别为第15名(2.8%)和第14名(1281美元);而非寿险业的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均排在第15位(2.8%)和第6位(1827美元)。以上数据背后折射出若干重要事实:德国寿险业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的国际排名与德国发达的社会保险制度相关,德国自俾斯麦时代所发展出来的特色社会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部分商业人寿保险的市场份额;德国财险的人均拥有量显著高于德国寿险业,德国财险业发展的背后依赖于德国雄厚的工业基础与实体经济,也依赖于保险业依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有效分担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这一模式;老牌的保险发达国家尽管市场份额近年来受到新兴国家的冲击,但是成熟市场模式下的稳定与持久非常值得借鉴其内在逻辑与发展模式。
基于风险内涵的德国保险模式
从1591年德国汉堡市成立火灾合作社,到1676年德国46家保险公司组建汉堡火灾保险社,再到现在德国保险市场上成熟的巨灾保险体系和再保险体系,德国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保险行业的发展紧扣风险内涵,保险承保的主体和倚重的关键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风险,并且与时俱进给予调整。近年来,德国保险业逐渐朝着助力智能制造与高端制造业发展、抵御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网络风险和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灾害保险方向发展。德国灾害保险与瑞士市场不同的是,得益于发达的再保险体系和实力雄厚的保险机构,德国巨灾保险体系较为成熟,并且灾害保险中政府参与程度低,依靠市场主导的力量为社会与民众提供风险保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为实体经济提供保障。网络安全保险也是德国保险市场近年来热门的险种。慕尼黑再保险2020年网络风险与保险调查结果显示,51%的受访者曾遭受过不同形式的网络安全攻击,其中72%的受害者表示勒索软件攻击对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为德国社会面临新风险的应对,德国保险公司推出网络安全保险,甚至衍生出专业的网络安全保险中介机构,极大推动了网络安全保险发展并以此为德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未来战略保驾护航。比如德国保险巨头安联保险不仅开发了针对云计算风险的网络安全保险,而且许多德国保险公司也为个人提供针对数据泄露、病毒与黑客攻击等产生的财产损失与风险转移。
基于服务内涵的德国保险模式
笔者早年在德国求学阶段,德国大学沿用多年的保险教材上就将保险产品定价分为风险定价和服务定价,强调保险业是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作为保险产品定价的要素,可见德国保险模式对服务内涵的重视程度。反观我国近几年开始探索健康管理服务、车险服务等纳入相关保险产品的精算定价中,老牌德国保险模式重视服务内涵确有着值得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借鉴之处。正因为如此,德国保险注重服务,其内涵既包括保险产品设计中保险公司确保文件易于理解(类似于我国银保监会正在推动的寿险产品条款标准化、简单化和通俗化等举措),客户有问题和疑问时可以便捷地得到保险公司的帮助,也包括保险公司信守承诺,可以在发生索赔时迅速得到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与赔款。注重保险保单通俗易懂,对细节的追求尽量做到极致,这既是德意志民族的特征之一,也使得德国保险服务模式的内涵更深更透,消费者的纠纷与投诉退保相应也减少。德国核心的保险服务包括基于保单条款所约定权利义务的消费者保护服务,此外还有非常多其他的外延服务,比如客户咨询、企业风险管理、财务融资支持、消费者保险教育(客户杂志等)、客户权益与在线平台、24小时紧急服务、快速理赔,损失服务等。于细微处见真章,德国工匠精神的细节在德国保险业的服务内涵可以得到生动的体现。
基于可持续性的德国保险模式
值得信赖的德国保险机构有许多发展历史超过百年的,尤其是再保险市场中许多头部企业都来自德语区: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汉诺威再保险和安联再保险等。德国之所以诞生了许多保险百年老店,和德国保险模式注重可持续性密不可分。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保险产业链上各利益主体相互合作,共同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实现保险供给能力、管控能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内的有效发展。德国保险业积极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他们之间的共识是只有与私营部门合作,才能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中的17个目标。可持续性的追求也使得德国保险行业与社会协同发展更显得和谐,保险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私营部门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繁荣。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使得保险业在产品开发与定价中对环境友好的生产行业更加有利,良性地推动了德国经济朝着低污染高科技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保险公司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也推动了保险公司进一步洞察企业需求和潜在风险,可以更有效从风险专家的角度为其提供有效保障,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基于资产赋能的德国保险模式
2020年底,德国保险业自有资金总量达4640亿欧元,偿付能力资本要求为1531亿欧元,行业平均偿付能力充足率达303%。德国保险行业充足的资本金也为德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许多德国保险公司的投资领域都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德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德国保险公司承诺到2050年使他们的投资环境保持中性,与此同时保险机构的实际行动从未停止过。比如德国安联保险自2005年以来投资27亿欧元用于可再生能源,100亿欧元用于认证绿色建筑,以及59亿欧元用于可持续公司债券(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保险资金投资过程中也注重引导和影响实体经济,通过对实体经济社会责任的检视加强合作,将可持续性风险纳入投资决策过程,并且对特定行业排除在投资以外。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借助保险资金的影响力推动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严谨诚信和追求卓越是德国保险业安身立命之本。如果说全球保险业的发展有着不同模式的话,德国保险无疑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正是这种对承保风险保障的动态调整、提供服务质量的极致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坚守担当以及对保险资金运用底线思维等特征,使得德国保险行业在几百年的发展中,一直担当着保险强国的门面,也为本国的工业创新、产业升级与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发挥安全卫士的中坚力量。
(作者系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
相关链接
德国金融治理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