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通常被大众称为“老年痴呆”。很多人认为,老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就是患上“老年痴呆”了。

“其实有一种疾病在症状严重时,部分症状会与‘痴呆’相类似,被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莹表示,它就是较为隐匿的、也常被忽视的老年抑郁症。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复杂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漏诊,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及早识别、及早干预很重要。


(资料图片)

注意分辨“假痴呆 真抑郁”

王莹表示,一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在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的表现,临床上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但与真正的痴呆不同的是,患者发病比较急,有典型的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经过正规治疗,情绪好转后记忆力也能恢复正常。

而痴呆患者起病比较慢,症状是持续性的,也没有抑郁症的典型症状。虽然有一部分痴呆患者,起病初期表现为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但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减退表现,即使情绪好转时记忆力改善也不理想,甚至逐渐加重,进而发展到典型的痴呆症状。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情绪抑郁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组精神障碍。顾名思义,发生于老年期的抑郁症即为老年抑郁症。”王莹表示,这其中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指老年期,即65岁以后首发的抑郁症。另一种是指成年期曾患过抑郁症,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到了老年期后再发作。老年期抑郁症临床特点复杂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漏诊,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老年抑郁症常合并躯体症状

王莹表示,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可以概括为三大类核心症状:第一是情绪低落,患者往往感到闷闷不乐,缺乏愉快的感觉,严重时非常悲观,甚至有消极自杀的念头。有些老年患者症状并不是如此典型,也可以表现为孤独感,总是需要亲人的陪伴等。其次是兴趣减退,就是指对原本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感兴趣了。患者往往觉得周围一切都没有意思,甚至不再愿意参加日常劳动及社交活动。也有一些患者表面上还能坚持日常的活动,但是如果仔细询问他们的主观体验,他们会感到自己是勉强坚持,并没有过去的愉快感、成就感等正面的情绪;第三类症状是精力不足,患者往往感到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难以坚持日常活动,总是卧床,严重时甚至不语不动、拒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除了以上典型表现,抑郁症还有许多伴随症状,特别是老年人,经常合并躯体症状,比如睡眠障碍是许多老年患者最关注的问题,患者通常会表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在饮食方面,许多患者感到食欲减退,不想吃饭,严重时会造成明显的消瘦、营养不良,但一般不伴有明显的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症状。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复杂多样的躯体不适感,比如全身不舒服,部位和性质不明确,经常变化,比如头痛、心慌、胸闷、皮肤烧灼感等,但到医院检查大多没有明显的异常,难以用某种内科或外科的疾病来解释。有些老人甚至在情绪症状没有明朗化之前,就表现出躯体症状,造成了诊断困难,可能延误治疗。

影响到正常生活要及时就诊

“老年抑郁症发病率较高,如果不及早干预,可能会加重临床症状,增加复发的风险,因此早期识别非常重要。”王莹表示,要做到早期识别,就一定要关注老人,特别是老人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老人一些持续的变化,如睡眠问题,情绪的变化,日常活动的变化等,如果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诊,获得医生专业的帮助。

王莹坦言,很多人对这种疾病存在误解,认为患者没有病,就是思虑过多,“心眼小”“想不开”,这就可能延误了对患者的早期干预及防治。因此,需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群及其照料者了解这种疾病,有利于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其次,抑郁症状与躯体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对老年人个体来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降低抑郁症的风险。另外,老年人往往会面对退休、劳动能力下降、家庭地位改变等变化,如果应对不良,也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因此需要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心理卫生健康的重视,在各方面关爱支持老人。

年纪轻轻就“糊涂”了?这病不是老年人专属

“老是丢三落四,我莫不是老年痴呆了?”在当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记忆力减退是很多人面临的困扰。

“记忆力减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重要典型症状之一,但记忆力减退并非都是阿尔茨海默病,更不是老年人所独有。”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记忆门诊负责人孔晓明表示,在现实生活中,记忆问题几乎在各个年龄层都会出现,因此针对记忆问题的早期筛查和评估很重要。

早期筛查记忆问题至关重要

为什么尽早筛查记忆问题很重要?

“由于认知障碍的症状是缓慢出现的,伴随着脑萎缩,会一直持续并且不断恶化,因此认知障碍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孔晓明表示,大脑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差,一旦脑萎缩进程启动以后,一般不会回头,且药物和训练并不能逆转这一过程。因此越早发现,就能够越早干预保护脑功能,就相当于延缓了大脑的萎缩和功能减退。

此外,有些痴呆,比如血管性痴呆,是和脑血管的病变和意外有关联,如果能够早期预防干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使得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降低,甚至避免出现,那很多患者将保存相当完好的认知记忆能力,意义更大。如此一来,越早去评估记忆问题和其背后潜在的健康杀手,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尽早明确问题,才可提前获得专业的干预和治疗方案。

孔晓明表示,凡是怀疑自己记忆力下降或身边的人发现自己记忆明显衰退的人,无论怀疑是阿尔茨海默病,还是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心理问题,均可去记忆门诊就诊咨询。

“若诊断为记忆认知障碍后,也不用太悲观,我们可以从药物治疗、认知训练以及心理调节等多个方面来积极应对。”

这些方法可以增强记忆力

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记忆力?孔晓明表示,首先要注意影响记忆的一般环境因素,比如嘈杂的环境、糟糕的长时睡眠等。其次,注意力的集中会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如神经反馈训练仪来训练注意力。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脑细胞的兴奋才能达到最大程度,记忆就会很深刻。再次,要反复记忆,不断地巩固重复,强化这种记忆,在大脑里形成突触联系,就不容易忘记了。记忆时,也可以结合书写或朗读等形式加深记忆。最后,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以及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当的运动,都可以帮助记忆。记忆是高度个体化的过程,个人应该寻找或者练习对自己有用的方法。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来源:安徽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ahhfxmt@foxmail.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