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傍晚,俞来法一直在杭州收费站(九堡)疫情检查站焦急地等待一批从上海凯旋的英雄。

“到了,到了!”不远处,4辆大巴缓缓开进——原来,4天前赴沪援建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的施工人员“回家”了。

捧起热气腾腾的盒饭,中建三局浙江分公司的180位施工人员卸下满身的疲惫,“回家了!”要知道,4月5日凌晨送他们出征的也正是俞来法,在确保服务和安全“双保险”的原则下,快速制定车辆停放、人员转运方案。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过往的每一辆车、每一个人都要经过严格核查,只为了守牢杭州“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卡。这也是这位59岁、即将退休的老党员,守卫杭州“东大门”的第21天。

4小时“从无到有”建起防疫服务站

俞来法是九堡街道三级调研员,马上就要退休了。他也是临危受命的疫情防控杭州收费卡口临时党支部书记。

这两天,他忙得脚不沾地,电话打了十来通,水都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是协调各方资源,要在卡口附近新建一个货车防疫服务站,以方便货车驾驶员休息。

可场地建在哪?进出路线怎么规划?采购哪些物资?时间紧、任务重,最后总算谈妥了附近一个社会停车场腾出3000平方米场地。

调配集装箱,做好隔离和消杀措施,安装监控和灯,通水电,采购桌椅和饮水机、充电器以及牛奶面包等快捷食品……俞来法有条不紊地一一部署工作,他说,“现在有经验了,再紧张也比不过杭州收费站(九堡)疫情检查站启用的前一天晚上,一切从无到有的那个通宵。”

3月19日晚上9点多,正打算休息的他,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杭甬高速杭州收费站作为进入杭州重要通道之一的“东大门”,每天大约有400至500辆预警车辆通过,车流量很大,现在“东大门”需要“守卫者”。

二话不说,俞来法连夜赶往杭州收费站,立马调度资源,部署采购物资。“次日一早6点前物资要全部到位,只有4个小时的时间准备,现场的物资小到一支笔,大到集装箱都要调配妥当。”俞来法说,他印象特别深的是,8个集装箱当时都是凌晨从海宁和富阳调来的。

3月20日,杭州收费站(九堡)疫情检查站启用,现场200多名工作人员分早、中、晚班,汇聚了公安民警、医务人员、交通警察、党员干部等各方增援力量,24小时值守,按照精准防疫的要求,对中高风险地区来杭的车辆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自创货运管理“土办法”获得推广

高速路口是“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卡,俞来法说,为了更好地让检查站快速运转起来,他们实行“4321”管理模式。

“4”是指四个区域,杭州收费站(九堡)疫情检查站设置了引导区、检查区、核录区、隔离区四块区域进行管理;“3”指的是来往车辆持入城牌、出城牌和登记牌三种类型的牌子进杭或离杭;“2”是指疫情检查站启用两套防疫预警系统,除了系统精准识别系统,还启用了人工预警系统。“1”则是临时党支部每天上午9点的例行会议,支部7名党员每天轮流值班。

“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车辆,以及货车等重点行业的车辆,设备预警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车辆信息。”俞来法说,清明节期间高速公路免收7座以下(含7座)小型载客车辆的通行费,他们启动了设备和人工2套预警系统,确保高速卡口不漏一车。

俞来法带头值班的第一天,发现了难题——杭州收费站有很多保障亚运物资、防疫物资、民生物资等重点物资供给的货车。

针对这个情况,俞来法自创了一套“土办法”。“统一先查看货车驾驶员的健康码、行程码,暂扣驾驶证、行驶证;对于预警系统提示需要查验的车辆,驾驶员需要现场核酸采样并登记;没有异常的车辆,则直接对货车驾驶门进行封条,接运单位同步到卡口办理相关手续,签订承诺书,落实业主主体防控责任,进城卸货后再负责押运返回至卡口,货车驾驶员领取驾驶证后出城。也就是说,货车司机全程不下车。”

这样一来,货车司机人员接触实现最小化,运送至杭州的货物防疫措施有保障。办法虽“土”,但很有效,如今已获得推广。在采访中,不少司机也表示,此举虽然会带来暂时的不便,但毕竟不是管控与隔离,更不会给整个城市防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负担,值得点赞。

与此同时,九堡街道也在抗疫过程中,提炼形成五大工作机制,出台二十项硬核举措,形成疫情防控“136”快速反应体系,全力开展防疫查控工作。“后续杭州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会采取24小时关闭措施,我们会随时关注车流,酌情增加力量守好杭州‘东大门’,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俞来法坚定地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