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用好司法建议助推社会治理

□ 马树娟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外通报了该院司法建议发送情况:自建院以来,该院针对11类涉网案件审判实践中发现的涉及平台监管漏洞、未成年人用网机制等问题发出司法建议23份,回函率达74%,取得良好治理效果。

从司法实践看,很多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不仅仅是各种矛盾纠纷的集中体现,而且能从侧面反映出相关单位制度上存在的疏漏、管理上存在的缺失。对于一些关系行业治理、平台治理的难点热点问题,司法机关通过向相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提醒其完善制度、提升管理,防微杜渐,可以从源头有力推动相关问题的长效治理,避免类似案件大量出现。因此,可以说,司法建议是一项源于案件,又超越案件的治理之策,具有“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诉源治理效果。

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一则司法建议为例,针对一起未成年人多次充值购买阅读漫画引发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北京互联网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就涉案平台在未成年人身份识别、内容建设、平台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机制缺失和管理漏洞,特别向其发出具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平台在收到建议后,回函称将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实名认证模式,并对平台内容进行全面重新审核,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后续还将针对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做显著弹窗提示。可以预见,平台通过完善这些制度举措,将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而这对于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司法建议作为人民法院践行能动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司法机关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方式。当然,要用好司法建议,也需要人民法院提前做足沟通调研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发送的司法建议质量高、分量足、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平台治理乃至社会治理提供有效指引,助推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效果。(马树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