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识别解决轨道出行难点
轨道铜元局站苏家坝步道从2022年6月开放以来,已经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这里通过新建1条300米的上山步道和1座人行天桥,并增设7部电扶梯,形成了600米的上山步道系统,融侨片区7个小区、近4万人步行至铜元局站的时间,从25分钟以上缩短至10分钟左右。
(资料图片)
增加上山步道、扶梯和人行天桥的轨道铜元局站。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供图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基于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中的人口分布、出行需求、轨道站点、公交网络、步行空间等数据,计算市民从小区到轨道站步行时间和绕行系数、公交换乘距离和服务面积,从而评估轨道站周边步行和公交换乘便捷性,针对步行条件和公交换乘条件比较差的站点,采用“一点一方案”的方式开展提升规划并实施。
譬如针对步行条件较差的,即在轨道站800米范围内,由于地形高差等原因造成的步行时间超过10分钟或者绕行系数(绕行系数=实际距离/直线距离)大于1.4的地块。
到轨道站受地形高差阻隔需要绕路的,增加步道、扶梯、垂直电梯或者利用穿山防空洞增加便捷路径,譬如铜元局站、金竹站;受河流阻隔需要绕路的,增加跨河人行栈桥,譬如刘家坪站;受快速路、主干路阻隔需要绕路的,增加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譬如袁家岗站;小区开口到轨道站不顺畅的,协调小区增加开口,譬如彩云湖站。
据了解,作为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在2021年完成30个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基础上,2022年实施了15个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轨道站步行10分钟范围人口覆盖率39%。公轨接驳线路增加14条,达到514条,占常规公交线路的73%。内环以外区域九曲河、王家庄、中央公园西、刘家坪等轨道站高峰小时平均进出站客流同比增加590人次/小时,增长13.4%,刘家坪、曹家湾、金童路和麒龙等轨道站周边的公交站高峰小时平均客流量同比增加520人次/小时,增长36%。
大数据精准识别治理交通堵点
山城重庆道路条件有限,如何让城市交通更顺畅?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等部门通过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道路运行数据、路网规划和建设数据,识别中心城区堵乱点和“断头路”等为市民出行带来困难的区域,采用“一点一策”针灸式精准施策,开展交通管理优化和打通“断头路”。
进行交通拥堵监测的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供图
龙山路-龙山大道交叉口位于龙山路和龙山大道相交点,龙山大道为双向八车道城市次干路,路幅为52米,龙山路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路幅为27米。改造前存在龙山路东西向路口车道数少、交叉口内通行距离长,导致车辆通行效率低。
“我们通过大数据识别发现这一问题后,进行了调整。”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调整机动车道宽度,东西向进口车道数由2车道增加至3车道,增加右转导流岛,停车线提前东西向间距由90米减少至65米,南北向由60米减少至47米,缓解了该交叉口高峰期间拥堵情况,同时单独设置右转车道,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右转车辆不受直行车辆影响,缩短了交叉口进口道排队长度。
2022年,全年开展交通组织优化77处,采用新建多车道汇入信号控制、潮汐车道、可变导向车道、定向车道、右置掉头等多种形式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共排查出城市道路堵乱点150处,采取310项交通管理措施,160项工程改造措施。盘溪路松石大道交叉口、盘溪二支路路口、凯歌二支路等拥堵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交通规划效率。”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还将继续运用交通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认知,构筑快速通达、便捷顺畅的交通网络,助力中心城区小巷公交智能规划、轨道站点周边步行和公交换乘提升、缓堵保畅等工作,持续提升市民出行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