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7日,2023年科技外交官之家资深外交官·常州行活动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重点围绕科技人才等展开交流对接,旨在进一步拓展国际科技交流渠道,努力引进和集聚一批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常州加快“国际化智造名城”“新能源之都”建设。

孙嘉隆 摄

启动仪式上,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与常州市创新委员会办公室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科技外交官之家”常州站揭牌,聘请一批“创新常州·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州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万帮星星充电科技有限公司等获得“国际科技合作百强机构”。

近年来,常州坚持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50亿元,位列中国大城强城指数前十强,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第15位、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6位。

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芬介绍,常州在打造“新能源之都”上,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产业迭代和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集聚先发优势,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光伏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动力电池产量占全省2/3、全国1/3。2022年,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光伏出货量分别增长200%、100%、35%。

今年以来,常州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加快布局实施“532”发展战略,大力建设“两湖”创新区,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努力打造产业创新高端引领、开放创新示范先行、全域创新活力迸发的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广开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创新对外交流方式,努力引进和集聚一批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常州加快迈入GDP万亿之城贡献科技力量。”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磊说。

据了解,常州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起步早、基础好。之前,该市与以色列、德国、瑞士、瑞典、英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尤其是在科技部和江苏省支持下,中以常州创新园成为中以合作标志性项目,累计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88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46个。

同时,常州通过大力实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一区一名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了中德、中瑞、中欧等国际科技合作园区特色化发展。

此次活动由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常州市创新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一批资深外交官重点考察了常州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等,并就常州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入海内外创新资源等提出了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