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发布,从3月3日下午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区域性污染过程,北京、保定、唐山、廊坊等城市出现了短时重度污染。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密切关注本次污染过程,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发现,总体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污染排放仍处于高位,是本次污染过程的根本原因。

春节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用电量快速上升,目前处于今年以来最高水平。工业源在线监测数据显示,2月以来,区域内钢铁、焦化、玻璃等不可中断工序行业维持高位运行;水泥、石灰、砖瓦、陶瓷等可中断工序行业开工率快速上升。区域内移动源活动水平也快速增长,目前柴油货车交通流量、柴油销售量、工程机械开工时长等指标均处于今年以来最高水平。总体来看,区域污染排放仍处于高位,是本次污染过程的根本原因。

京津冀中部地区持续出现风场辐合、贴地逆温、早晚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也是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3月3日夜间开始,华北地区近地面风速降至2米/秒以下,局地出现风场辐合现象,混合层高度约800米。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出现强烈贴地逆温,相对湿度迅速上升且发生大范围轻雾天气,容易导致污染物持续累积与转化。

而北京市受偏东通道污染传输和本地污染积累综合影响,细颗粒物(PM2.5)浓度快速上升。监测数据分析显示,北京市在偏东风的影响下,污染物浓度和相对湿度持续上升,有利于氮氧化物的二次转化和PM2.5的吸湿增长,硝酸盐占比为42%。上风向地区PM2.5中硝酸盐等二次组分浓度相对较高,与PM2.5浓度高值区域一致,表明重点行业、燃气锅炉和机动车、工程机械排放的氮氧化物及其二次转化对PM2.5污染贡献显著。

北京市PM2.5组分时序变化及二氧化氮、相对湿度时序变化。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据激光雷达监测结果,北京在近地面600米以下出现偏东方向高消光污染带传输的现象,同时顺义、房山、大兴等地监测站点PM2.5中的硝酸盐等二次组分急剧上升,与传输特征相符。

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针对本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城市快速采取应对措施。截至5日12时,天津、河北共13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各地根据最新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按照企业环保绩效水平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对于绩效水平高的A级和绩效引领企业采取自主减排措施,对绩效等级低的企业则需要加大减排力度。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测预报,3月8—10日,地面持续低压控制且逆温层较厚,中北部辐合较前期增强,南部近地面出现较强西风;区域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轻至中度污染,局地可能出现重度污染。11—14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区域扩散条件由北至南逐步改善,预计大部空气质量转为优良。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表示,当前,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十四五”时期应持续深入开展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