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荆州高新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释放人才活力,为荆州高新区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坚实的智力支持。

精准“引凤”,递好“橄榄枝”


(资料图)

坚持“以发展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发展”的战略思路,立足重点工作、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着力引进一批荆州高新区发展亟需的各类人才。

常态化组织机关引才。2018年以来,通过公务员省考、“招硕引博”、公务员遴选、事业单位招考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人才引进工作8批次,新进人才52人,其中研究生23人、博士1人,为荆州高新区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了新鲜血液。目前,全区40岁以下干部占60%以上,大学以上学历占70%以上,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精准化推进企业引才。紧扣全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开辟“绿色通道”,支持重点企业自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禾丰农业、鄂湘装配式等重点规上企业引进专业人才70余人,为荆州高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60余人。

多样化开展柔性引才。与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同推进“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联合培养专业化农村实用人才9人。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长江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产学研合作,组建荆州市集创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研发中心。成立了首个荆州市“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由省、市级特派员9人、横向专家7人以及其他科研人员组建,促进产学研科教紧密融合。积极配合“科技副总”选派,争取1名教授到该区重点企业荆楚种业担任“科技副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供给。

系统“育凤”,栽好“梧桐树”

将培育人才作为工作重点,充分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紧扣经济发展主线,尽情发挥人才专业优势,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抓好政策待遇保障。积极落实各类人才应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成功为园区重点企业荆楚种业舒冰、段洪波两位专家申办“楚才卡”。编印《人才政策汇编》,强化人才政策资源汇聚与宣传。配套68套周转性住房,解决在荆无房无车人才居住问题。大力开展年度表彰工作,累计对在推进荆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绩突出的19个集体和59名个人进行表彰,充分发挥先进人才示范引领作用。

搭建创新发展平台。建成荆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培训服务体系、投融资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等4大服务体系。目前,已入驻孵化器企业16家,其中已孵化毕业企业3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3家。2023年1月,荆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已获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提拔重用各类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将历练成熟、潜力较大的优秀人才及时选用到重要岗位,确保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不断优化人岗组合。探索区内人才流动机制,使人才跨部门、跨单位交流、轮岗,提高人才综合能力。近年来,提拔重用引进人才9人,成长为业务骨干5人,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15人。

用心“留凤”,筑好“温馨巢”

建立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强化党的政治引领。成立荆州高新区党工委人才领导小组,建立人才预警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激励等体制,进一步突出人才政治引领。注重在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2018年以来在引进人才中发展党员15人,吸纳入党积极分子20人,持续提升各领域人才政治认同感。

创新人才服务方式。建立“荆州高新区人才信息库”,动态掌握各类人才信息。制定出台《荆州高新区“人才驿站”工作实施方案》,设立人才专线、人才信箱、人才服务专窗,受理人才各项业务咨询,宣传市、区两级人才政策,搭建引才纳智、信息发布、交流对接的非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打造人才活动品牌。定期举办人才沙龙活动,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交流对接形式。围绕“商务礼仪”“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主题邀请业内专家交流学习,围绕“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等主题邀请园区企业人才代表分享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企业人才的创新服务,打造人才服务工作品牌,推动荆州高新区产才融合。

(图片来源:荆州高新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