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如何进一步擦亮医科金招牌,如何引领医科新发展?8月13日,“引领发展 创新融合”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在沪召开。据悉,今年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也是复旦大学推进“第一个复旦”建设的关键之年。
此次论坛围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走出综合性大学办世界一流医学院的新路”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各附属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就“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人事人才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科发展、科研”等专题进行深度分享。
主题论坛现场。复旦大学供图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理应发挥“国家队”作用,努力做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践行者。复旦将进一步推动医教研深度融合,建设临床医学发展的“创新高地”,打造现代医院管理的“示范样本”。
我国医学创新工作正在从夯实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重点突破向全面提高转变,从“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高水平公立医院要在高质量医学创新中做主体、起主导、当主帅;要在医学创新中重点开展包括:建设高水平创新基地平台、加强转化医学大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推动“医研企”协同创新、注重“全链条”协同创新、加快培育和聚集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今年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在国家和上海市大力支持下,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始终积极承担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探索推进专科医联体、康联体建设,倾情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也始终奋战在重大疾病救治、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临床诊疗指南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等领域的最前线。
创新是医科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认为,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必须聚焦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瞄准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固优势、亮特色、促整合、强支撑、立增长”,打造医学学科尖峰;必须重视前沿探索与科研创新,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大力推进全链式医学科创体系建设,逐渐实现科研组织模式由各自为战向有组织大科学研究转变。
系列主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等带来主题报告。医院院长们表示,打造学科集群和专科中心,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实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是大型公立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悉,中山医院、肿瘤医院、五官科医院等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检测分析”中获得榜单第一的佳绩。在医学科研战线,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 高水平原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诞生了国内首个真丝血管、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在全世界首创小肝癌早诊早治概念等等,近3年共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此外,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杰出医学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全国率先试点临床医学“5+3”模式和“5+3+X”模式,引领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实施临床师资双培计划,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