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增收不增利”已然成为了业内最大的共同点。
不久之前,金辉控股公布了2021年年报。
数据显示,2021年金辉控股实现收入为400.3亿元,同比上升14.77%,而同期毛利仅为77.47亿元,同比仅上升0.45%,净利润为36.94亿元,同比下滑3.28%。
作为业内稳健性房企,金辉控股也未能摆脱“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其利润指标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金辉控股的毛利率由上一年的22.12%降至19.36%,首次跌破20%。再加上其销售费用等大幅增加,使得其净利润率由上一年的10.95%降至9.23%,近年来首次跌破10%。
较为积极的解读是,“增收不增利”现象是当前房地产行业的“通病”,金辉控股只要运作得当,这种局面终会获得改善。
然而,金辉控股年报中隐藏着的“明股实债”、流动性风险,更值得关注。
归母净利润微增,“明股实债”愈发严重
上文提到,2021年金辉控股的净利润为36.94亿元,同比下滑3.28%。
但是,同期金辉控股的规模净利润却录得32.75亿元,同比增长4.71%。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靠的是对净利润总额的分配。
数据显示,2021年金辉控股的少数股东损益仅录得4.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42%。
也就是说,2021年金辉控股的归母净利润增长,完全取决于对少数股东权益的“挤压”。
然而,从金辉控股的少数股东权益来看,这一结果是不合理的。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金辉控股的少数股东权益为139.3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5.5亿元,减少了6亿元。
但是,其少数股东损益下降的幅度,要远高于金辉控股少数股东权益的下降速度。
实际上,近年来,金辉控股的少数股东权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2019年-2020年之间,更是暴涨了100亿元。
截至去年年中,金辉控股的少数股东权益达到158.2亿元的历史最高值。
然而,少数股东权益激增的同时,金辉控股的少数股东损益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增长,使得其深陷“明股实债”的嫌疑。
截至2020年年底,金辉控股少数股东权益占所有者权益比例为40.29%,其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总额比例为18.10%,两者相差二十二个百分点。
而到了2021年年底,金辉控股少数股东权益占所有者权益比例为37.09%,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总额比例为11.48%,两者相差二十八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金辉控股“明股实债”的现象愈发严重了。
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成了金辉控股调节利润的“神器”。
百亿应付款项压顶,短债压力巨大
虽说是稳健派,但金辉控股对规模增长也是有追求的。
2017年-2020年,金辉控股的合约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分别为445.1亿元、746.8亿元、888.6亿元及972亿元。
在去年年中,金辉控股董事长林定强曾表示,“公司2021年的合约销售金额预计会突破千亿”。
但是,受楼市疲软的拖累,金辉控股的千亿目标最终未能如愿。
虽然未达成千亿目标,但是在追求规模增长的路上,金辉控股的负债是上来了。截至2021年年底,其负债总额已经高达1540亿元,较2017年足足翻了一倍。
负债高也不怕,只要结构合理就行。尤其是短期债务,当下已经成了房企的“命门”,只要短债无压力,金辉控股就没什么风险。
然而,就年报数据来看,金辉控股显然没有达到“高枕无忧”的地步。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金辉控股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97.29亿元。
而在同期,金辉控股的即期债务总额有167.92亿元,包括银行贷款78.57亿元、其他借款16.47亿元,以及一年内到期的优先票据、公司债和资产抵押证券所得款项72.88亿元。
由此可知,金辉控股账面上的现金,完全可以覆盖这些即期债务,二者比值约为1.2,这一数字也是其“三道红线”现金短债比的结果。
但是,这并不是金辉控股短债压力的全部内容。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金辉控股的贸易应付款项有136.04亿元,账龄在一年以内的贸易应付款项,有129.19亿元。
也就是说,如果算上即期的应付款项,金辉控股账面上的现金更不不够用的。
要想偿还这些债务,“借新还旧”是指望不上了,毕竟如今的融资环境仍然紧张,那就只能靠金辉控股加快销售回款了。
然而,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1-3月,金辉集团实现权益销售金额81.20亿元,同比下滑57%。
显然,金辉控股还得加把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