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当前市场更关心的反映“宽信用”成色的指标——中长期贷款,试图通过抽丝拨缕的分析,研判其2022年的潜力所在,进而寻求资产配置的线索。

一、“宽信用”历史中的特征事实:其一,中长期贷款增速自底部回升的拐点往往比社融拐点滞后两到三个季度,它的起量往往意味着宽信用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实效已现。其二,2010年以来的三轮宽信用中,宽信用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推动往往是通过刺激居民购房需求、而非加大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实现的,基建领域贷款则呈现较强的逆周期托底属性。其三,工业领域在前两轮宽信用中受到来自基建与房地产领域的挤压,但得益于MPA考核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自2019年以来工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显著提升。

二、2022年中长期贷款增速将滞后回升。在保障房开发和房企并购贷款、传统基建和绿色基建、碳减排支持工具与煤炭清洁生产再贷款、中小企业和国企改革相关融资需求的支持下,预计2022年我国中长期贷款总投放量或可达到18.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5%,相比2021年末提升1.0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新增社融34.3万亿,增速约为10.9%,全年呈现倒V型走势,7、8月份的高点在11.3%左右(重点取决于政府债的发行节奏),年末趋于回落。人民币中长期贷款的加速投放,与表外非标压降速度的放缓,将成为今年社融增速提升的重要抓手。

三、“宽信用”中的股债市场表现。宽信用的三个阶段:1)货币政策放松,但社融增速惯性下滑。在此阶段,债券市场直接受益,股票市场以震荡为主。2社融总量回升,结构不佳。在此阶段,债券市场趋于震荡,股票市场相对走弱。3融资结构改善。在此阶段,中长期贷款回升,实体经济融资结构改善,股票市场大概率企稳反弹,债券市场则调整风险较大。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往后看,中长期贷款增速大概率将在2022年二季度企稳,在结构性政策工具支持下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拐点或将更早出现。我们认为,随着“两会”和金稳委会议后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宽信用前景并不黯淡。股票市场经过前期的调整,现正值配置价值较高的窗口期;债市目前对政策利率的进一步调整抱有期待,对“宽信用”的到来持谨慎态度,短期或以震荡为主,但需警惕宽信用实效落地后的潜在调整风险。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联储紧缩超预期。

(钟正生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