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北京市将优化清洁供热布局和绿色供热体系,推动剩余山区和浅山区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基本实现本市供热“无煤化”,这是4月1日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目标。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十四五”时期本市将以供热系统低碳转型为导向,鼓励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传统供热方式多能耦合。未来将完成左家庄二期等调峰热源工程,充分利用余热资源,并稳妥有序推进密云、门头沟、房山、怀柔、延庆等区剩余山区村庄的煤改电工作。
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介绍,按照《规划》,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0万千瓦左右,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4500万平方米左右。
据了解,北京市持续推进燃煤清洁替代。2020年较2015年的1165.2万吨减少1030.22万吨,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8.5%,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到10.4%。平原地区和浅山区完成燃煤清洁能源改造,城市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5%。同时,供热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城镇地区供热面积达到8.95亿平方米,较2015年增加12.6%,基本实现清洁供热,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比2015年下降6%。
未来北京将增强城市供热保障能力。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一级巡视员蒋志辉介绍,接下来将完成左家庄二期等调峰热源工程,推进鲁谷北重、北小营等热源配套管网和东坝金盏地区余热管网建设,推动南中轴地区供热资源整合及配套管网建设。
同时,充分利用余热资源提高电厂余热利用效率,推进燃气锅炉房烟气、数据中心等余热回收利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污水源热泵供热替代,全市新增余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
可再生能源供热将得到优先采用,鼓励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传统供热方式多能耦合。推动城市副中心、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地区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建设,并将建设张家口-北京绿电蓄热试点工程。
在区域规划上,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副局长杨琦介绍,2022年将重点推进延庆、密云和门头沟区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十四五”未来三年将结合山区电网建设时序,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围绕生态涵养区配套电网建设的难题,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补齐生态涵养区基础设施短板,稳妥有序推进密云、门头沟、房山、怀柔、延庆等区剩余山区村庄的煤改电工作。
取暖设备
自2016年起,北京市就围绕平原村庄大规模整村实施了煤改清洁能源。2017年基本实现了南部地区平原村庄“无煤化”,2018年全市平原地区村庄基本实现了“无煤化”的工作目标。
据介绍,截至2021-2022年度取暖季,北京市已经实现清洁取暖的村庄为3481个,约有133万户实现了清洁取暖,清洁取暖村庄数量占全市村庄数量的88.7%,清洁取暖改造户数占总户数的93.1%。
清洁取暖工作不只在于设备安装,更在于日常维护服务。如何确保清洁取暖设备正常运行呢?杨琦介绍,各区对已经完成清洁取暖的村庄建立了设备维修保养长效服务机制,确保各类清洁取暖设备正常使用。从2017年取暖季开始就加强了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对接,通过建立快速处理机制,将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热线诉求从非紧急救助提升为紧急救助办理模式,严格落实2小时上门、4小时完成维修的工作要求,确保投诉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保障了农户正常取暖。
在经济性和便捷性上,杨琦表示,“一台清洁能源设备就能让房屋都变得暖意融融,改造后一个取暖季每户平均取暖费在3000元左右,既省钱又省力。同时村民告别了‘锅炉工’时代,冬季不用再围着煤火炉‘转’,室内空气温度保持恒温,可稳定在18摄氏度以上,家居环境舒适,杜绝了煤气中毒事故”。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供热‘无煤化’是指不再直接用煤炭来取暖了,但发电的过程中还是会涉及到用火电或可再生能源发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应该是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供暖系统。以往主要鼓励天然气替代燃煤供暖,但存在一个问题是天然气价格很高,最近价格波动也比较大。在电力系统转型的背景下,天然气与传统供热配合起来是比较符合转型方向的,热电联产这类互补方式也比较具有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