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串口通信对单片机而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端,而且也能实现计算机对单片机的控制。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串口通信的原理吧~~~
1.串口通信原理--简介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通信是指外设和计算机间,通过数据信号线 、地线、控制线等,按位进行传输数据的一种通讯方式。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数据线少,在远距离通信中可以节约通信成本,但其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低。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长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2.串口通信原理--通信前的准备工作在具体操作串口之前需要对单片机的一些与串口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进行初始化设置,主要是设置产生波特率的定时器1、串行口控制和中断控制。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T1的工作方式(编程TMOD寄存器)
2.计算T1的初值,载入TH1、TL1
3.启动T1(编程TCON中的TR1位)
4.确定串行口工作方式(编程SCON寄存器)
5.串行口工作在中断方式时,要进行中断设置(编程IE,IP)
3.串口通信原理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信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的很近的仪器间的通信,典型的例子就是GPIB设备的通信。
b,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当计算机发送一个信息包,实际的数据不会是8位的,标准的值是5、7和8位。由于实际数据位取决于通信协议的选取,术语“包”指任何通信的情况。
c,停止位:用于表示单个包的最后一位。典型的值为1,1.5和2位。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d,奇偶校验位:在串口通信中一种简单的检错方式。有四种检错方式:偶、奇、高和低。对于偶和奇校验的情况,串口会设置校验位,用一个值确保传输的数据有偶个或者奇个逻辑高位。
拓展阅读:
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一种基于MFC的串口连续通信的简易实现
PC红外串行通信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