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保目录调整,登上微博热搜。而“全国医保目录统一”进入倒计时。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近期公布了《关于本市第三批调出非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品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包括布洛芬凝胶、氨氯地平、小儿感冒宁糖浆等常用药在内的141个非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从本市医保药品目录删除。同时,将“卤米松软膏剂”调整为“卤米松乳膏剂”。


(资料图片)

《通知》表示,141个调出药品发生的费用期不再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范围。要求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药机构及时更新医保信息系统,做好参保人员医药费用审核结算工作;各定点医药机构要及时调整本机构常用药品目录,并做好对患者的解释沟通工作,确保不因调出品种影响临床用药。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要求,医保地方增补目录消化应于2022年6月30日收官。半年过渡期后,全国将于2023年1月1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至于为什么要分批次将部分药品调出北京市医保目录,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北京市医保局,北京市医保局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将这些药品调出医保目录的目的,是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保持一致,此前北京已经进行过两批次的非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的调出。”

该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8月发布的《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下称《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通知》)即指出,各地应严格执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通知》,不得自行定制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

事实上,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通知》出台前,各省拥有15%的医保目录调整权限,可以将两三百种药品纳入省级药品目录并按照乙类药品管理,一些没能进入国家版医保目录的药品,还有机会进入省增补目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通知》出台后,意味着此前地方享有的上述调整权限将被取消。

从2020年开始,各地即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在3年过渡期内按照第一年40%、第二年40%、第三年20%的比例,逐步调出原省级药品目录内调增的乙类药品。

上述北京医保局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今年各地将完成最后一批非国家医保药品调出本市药品目录的工作,未来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将基本统一。”

这样的政策与市场形势,对药企来说并不乐观。

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谈到,药企丢失一部分院内市场在所难免,毕竟医生、患者对实际用药价格敏感。不过,他认为,具体药品遭遇的情形又有所不同,“比如布洛芬凝胶、小儿感冒宁糖浆是常用药,但不是长期用药,只要厂商适度降价,使终端售价与医保目录内的同类药品相近,对未达到年度报销起付线的许多医保患者来说,经济性是完全一样的。”

在仲崇明看来,这些调出的药品还有重新申请进医保目录的机会,对那些确有疗效且临床必需的药品,可加强临床综合评价及药物经济学,伺机争取再进入医保目录。

这也是不少企业的想法。步长制药(603858.SH)董秘办人员近日在回复第一财经提问时称,公司不排除谋求被清退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据悉,该公司的三款重磅产品近期被清退出四川省和江苏省的省级医保目录。

相较药企,部分药品调出地方医保目录对患者的影响有限。据悉,在药品选择上,医保最大程度地照顾到了患者的临床用药,监控辅助药先行移出。

据医健媒体“赛柏蓝”此前发文称,在前几次调出药品的选择上,专家们重点参考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经专项论证,一致决定将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重点监控药品全部调出。这有利于为调入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腾出空间,也有利于促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仲崇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将调出的批次放到最后,这些药品已属于是‘扛到最后’,相对第一批、第二批调出药品来说,最后这一批是相对刚需、关照临床的药品。虽然有患者表示一些药品因此无法报销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药品调出基本上不影响临床合理用药,患者可以选择国家医保目录范围内其他相同疗效的药品。”

安徽省立医院医保处处长操乐勤也认为,这些药品的调出对患者用药的影响并不大,他对时代周报表示:“调出的药品多是各省增补目录中的,此外还有一些药品的调出是因为受到集采的影响,这些药品虽然也在国家医保目录范围内,但在集采中有了价格更低、效果等效或更好的替代产品。”

据北京医保局官网显示,本批调出药品的具体执行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北京市医保局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预留半年的时间是为了医疗机构或参保人有时间来换药或者调整用药,确保不因调出非国家医保药品而影响临床用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