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 张林霞 戎建宁 记者 陈敏


【资料图】

7月18日,83岁的关奶奶经过两天的精心治疗,终于可以出院了,她拉着医生和护士的手直说感谢。

“医生,我们是舟山普陀的,老人家以前身体非常好,最近没有摔倒也没有磕碰。今天晚上6点开始她出现右手酸胀疼痛,一开始没管它,后来慢慢的手臂也疼痛,越来越痛,而且皮肤越来越冷了,当地医院的医生说毛病挺急的,得到大医院处理,所以我们是连夜坐船从舟山赶到你们医院。”7月16日的凌晨,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的急诊室内,焦急的一家子引起了医生的注意。

接诊的周夷霞副主任医师一看患者的右手,皮肤发青、冰凉、右侧尺动脉桡动脉搏动非常微弱,而且不规则......基本判断关奶奶很有可能属于心脏房颤引起的血栓堵住了右侧上肢动脉,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急性动脉栓塞。

“这类急性动脉栓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症状虽表现在四肢,实则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特别是房颤。”急诊科周夷霞副主任介绍,房颤极易导致心房内形成血栓,其脱落后随着血液“游走”至全身各处血管,会造成脑栓塞(“中风”、脑卒中)、腹部及肢体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致残致死率高,危险程度不亚于急性心梗。

急性动脉栓塞,救治刻不容缓

情况十分危急!虽然接近午夜,周夷霞还是立即联系了B超室为关奶奶做了上肢动静脉B超检查,检查结果正如她所判断的一样——右上肢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闭塞,如不及时作出针对性治疗,关奶奶很有可能失去一条手臂甚至危及生命。

老人已是耄耋之年,手术风险较大。但对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不急诊开通血管、取出血栓,就面临截肢风险,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开启了。

周夷霞第一时间联系了该院介入诊疗中心吴泽涛主任团队,当天值班的刘帅医生紧急完善右上肢动脉CTA后,立刻主刀连夜执行“右上肢动脉造影+右上肢动脉AngioJet血栓抽吸+球囊扩张+置管溶栓术”。

2小时后,关奶奶的手术顺利结束,手术效果立竿见影,她的前臂疼痛消失、皮肤变红润,冰冷的右手也恢复了往日的热度,桡动脉尺动脉搏动有力。

术后医生才了解到,因为老人家平时身体不错,基本上没有体检过,不知道自己已经揣着定时炸弹——心房颤动。经过治疗,关奶奶顺利出院,出院时带上了针对房颤的抗凝药物。“以后一定要按时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医生一再叮嘱关奶奶和家人。

擅自停药,7旬老伯错失“保肢”良机

关奶奶是幸运的,因为发病后家人及时发现,紧急入院接收手术,保住了右手。几乎同时来住院的7旬袁老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袁老伯有房颤病史10年,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此次因为右下肢疼痛2天才到医院,到医院时右下肢皮肤发白、冰凉。血管外科会诊后考虑下肢动脉栓塞时间过长,介入治疗效果差,错失了“保肢”的机会。袁老伯和家人协商后,选择保守治疗。遗憾的是,2天后患者右下肢就出现发黑、多脏器功能不全......

房颤为何会引发动脉拴塞?

很多人不理解,房颤明明是心脏问题,怎么会和血栓扯上关系呢?这主要是因为正常人心脏有节律地一张一驰,发生血栓的几率很小。而房颤患者颤抖的心房不能有效泵出血液,心房内的血液容易出现淤滞,形成血栓。90%血栓在左心耳,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流到全身各处导致血管动脉栓塞。

有资料显示,每20个房颤患者中,就有1人会发生血栓。35%的房颤患者一生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血栓栓塞事故,致残率达25%。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也是正常人5~17倍。

血栓一旦形成,人体就如同被安上了“定时炸弹”,随着“炸弹引爆”——血栓脱落,血栓就可能随着血液流入全身多处重要脏器。发生在四肢,就会出现手脚发白发青变黑,疼痛难忍的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坏死与残疾。发生在肠子就会导致肠坏死。发生在肺部就会导致肺栓塞。发生在脑血管的话,立刻堵塞生命通道,诱发中风。

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房颤患者都行走在血栓脱落的危险边缘而不自知。

急性动脉栓塞一般起病急骤且发展迅速。为预防和减少血栓的形成和脱落,房颤患者一定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房颤;

二是,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风险测评;

三是,务必坚持规范治疗尤其是抗凝治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