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开局不佳。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的9位顶流基金经理都未能逃过大幅回撤。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29日,这些顶流基金经理的代表基金年内回撤幅度均在15%以上,其中一名基金经理的回撤幅度甚至已近25%。

日前,各大基金年报陆续披露,基金经理们对2021年的回顾与总结,以及对2022年投资机会的预判与展望亦先后出炉。从中不难发现,这些顶流基金经理不乏“反思”声音。

易方达张坤:最关注自由现金流

“千亿顶流”张坤在易方达蓝筹的年报中指出,“我们始终相信,企业的价值是其生命周期内所有自由现金流的折现。”

投资者经常用净利润(及其增速)或者收入(及其增速),甚至产能(及其增速)作为近似变量进行估值。对于这种做法,张坤认为并不完美。他说,“当我们习惯了用收入、净利润这些代理变量对企业进行估值时,还需要考虑这些代理变量向自由现金流这个本质变量转化过程中的潜在不顺畅可能。我想,这可能也是亚马逊号召其投资者直接关注其自由现金流的原因之一。”

“自由现金流始终是我们最关注的财务指标之一。”张坤指出,“虽然年度之间会有波动,但拉长到5-10年的维度,一个公司能否为股东创造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并不难分辨。进一步从底层来说,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多大程度被其客户所渴望,是否具有优秀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护城河使其在长周期内维持良好的竞争格局,这些都是使收入能够顺畅转化为净利润然后转化为自由现金流的重要决定因素。”

张坤强调了基金管理的目标,同时也强调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会始终与持有人站在一起,力争找到一部分优质的上市公司,其能产生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并且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能随时间增长。这样才能使公司的股权价值随着时间增长,继而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最终体现到基金的净值增长中。”

银华李晓星:聚焦核心资产

李晓星在银华心怡年报中回顾了2021年的A股市场——“大小盘股票表现差异很大,中证1000指数远远跑赢沪深300指数。这样的市场走势,背景是异常宽松的流动性、行业龙头的反垄断和经济的调结构,还有就是年初的时候中小市值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行业龙头的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在李晓星看来,二级市场是公平的,每一类的资产都会有自己的表现时间。优秀的公司无论大小,只要业绩持续兑现,最终都会被市场认可,只是时间的问题。对于核心资产类公司而言,“这些公司的长期成长性和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过高的估值需要一些时间来化解,对于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公司来说,今年是消化估值的一年。”

李晓星认为,从2-3年的维度来看,有三个趋势会发生,即新冠疫情逐步“流感化”、经济逐步上台阶、流动性逐步回归正常。结合对于宏观环境的判断,李晓星对于2022年的市场观点被总结成十二个字:“碳中和、稳消费,聚焦核心资产。”

对于港股前景走向,李晓星也保持乐观。

他在年报中指出,“因为资金属性和交易环境的不同,港股市场相对于A股市场的折价会长期存在,短时间内期许A/H差价的迅速抹平是不现实的。抛开一直存在的差价不谈,只看现在港股的估值水平,相对于港股自身的历史水平也降到了低点。当下也不应该是再拿着放大镜找缺点的时候,我们对于港股明年提供一个合理的收益预期是有信心的。”

易方达萧楠:不能满足于表观指标

在所有基金经理中,萧楠的反思最为直白。他在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年报中表示:“本基金全年表现不佳,除了我们持仓的股票受到估值、市场风格的影响以外,一些主观判断失误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萧楠在年报中对于自己2021年的操作做了复盘。他并不讳言自己的“失误”:“我们在过于左侧的时候增持了养殖板块。我们基于对行业终局的判断增持了预调酒板块,但行业中期格局恶化使得相关公司估值下行。此外,一些公司的治理结构缺陷暴露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在去年下半年,萧楠曾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包括增加了汽车及相关零部件板块的配置,调整了家电板块的配置,减持免税品板块,略减持养殖板块,调整了白酒板块布局。

就投资的方法论,萧楠也有所反思:“我们的消费品研究框架,不能满足于考量渗透率、占有率、增速等这些表观指标,而是要怀着一颗开放的同理心,去理解消费者的行为偏好,理解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理解企业家的战略选择,理解企业管理的微观场景。”

广发刘格菘:继续风格分化

刘格菘在代表作广发小盘成长的年报中称,2021年全年,中小市值与创成长指数的表现整体好于沪深300指数与上证50指数。从行业角度看,2021年市场的各类资产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轮动走势,钢铁、煤炭、电力公用事业、上游资源品、新能源等板块全年表现好于“核心资产”,风格分化显著。

他认为,2022年可能会延续风格分化的局面。他对于“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方向资产的成长持续性、盈利增速预期依然乐观。

日前,在一次访谈中,刘格菘谈到年初以来的市场回撤。他表示,反映了市场担忧的几个预期:一是对今年宏观经济增长的预期,市场普遍认为现在还处于宽信用未完全发挥作用的阶段;二是担忧海外尤其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三是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以及能源价格快速上升,对未来全球成本上涨的压力比较担忧。四是资金面,当市场出现波动时,部分资金的交易行为加剧了某些交易拥挤板块的回调。

他同时强调,已经建立全球比较优势的行业,护城河是比较宽的。虽然今年有疫情扰动因素,但从需求层面看,成长性依然比较好,一旦供给环节问题缓解,受压制的需求可能会快速恢复。

几位顶流也都在年报中对于2022年做了展望。刘格菘在广发科技先锋的年报中强调了风格分化的局面在2022年可能会延续。展望2022年,对于“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方向资产的成长持续性、盈利增速预期依然乐观。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刘彦春则表示,“投资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保持耐心,价值总会回归。”在他看来,“2022年大概率是新冠疫情结束的开始。”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