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在12月5日24时打开,本轮调价周期内,国际油价宽幅震荡,成品油零售限价或将面临下调。
据卓创资讯测算,12月1日收盘,国内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9.18%,预计汽柴油下调415元/吨,折升价后,92#汽油、95#汽油、0#柴油将分别下调0.33、0.34、0.35元每升。这意味着本次下调或将是今年下半年最大跌幅。
(资料图片)
根据油价网,12月2日,国内大部分地区的92#汽油价格区间在8.2~8.47元/升,若下调后,92#汽油将回归到“7元时代”。以北京为例,当下92#号汽油8.32元/升,下调后为7.99元/升。调整后,大部分地区的95#将在8.5元/升左右,0#柴油则在7.6元/升左右。
如果本次下调,今年成品油价格价格调整将迎来13涨、9跌、1搁浅的格局。同时,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或迎来“二连跌”。
供给侧信息扰动油价
最近,国际油价持续震荡,走出V型态势。
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从11月21日算起,国际油价先是延续了上一周期的跌势,11月28日WIT原油一度下探到73.61美元,刷新了自2021年12月以来价格低点。同日,布伦特原油也下跌至80.61美元。
随后国际油价震荡上行,截至北京时间12月2日下午16:30,布油报86.62美元,较11月28日当天收盘上涨3.49%;WTI原油报80.8美元,较11月28日收盘反弹了6.03%。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PEC代表11月28日表示,OPEC实际领导者沙特和OPEC+的其他成员国正在讨论增加石油产量。这一消息导致当天油价下跌约4%。
但该增产消息很快就遭到了沙特的否认,国际油价随后又小幅走高。沙特能源大臣AbdulazizbinSalman在声明中称:“目前OPEC+每天减产200万桶的协议持续到2023年底。如果有必要采取进一步行动,降低产量来平衡供需,我们随时准备干预。”
调查显示,上个月OPEC原油供应减少逾100万桶/日,基本与OPEC+之前达成的减产协议一致,日均产量为2879万桶,创下了自202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12月2日,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戴田东对时代财经分析,本周期前期,市场关注OPEC+会议以及对未来全球原油需求的担忧,国际油价呈现连续下跌走势。但是OPEC+将会通过减产方式以稳定市场,且美原油库存下降,近期国际原油出现小幅上涨。
展望未来的走势,国泰君安黄柳楠分析称,12月1日晚,内外盘原油价格延续强势继续反弹。美元疲软继续带动市场风险偏好改善,外盘两油持续走强。从趋势看,油价尚未完全进入二次趋势下跌的时间窗口。
黄柳楠认为油价不会持续下跌的理由是:第一,亚太地区自身原油库存水平偏低,且与欧美原油需求格局分化。除非主营炼厂开启大幅降负,后期采购需求仍有可能再次回升;第二,OPEC+12月4日会议临近,注意防范其护盘动作对油价带来的上行;第三,市场风险偏好较三季度改善,在大类资产未出现趋势大跌前油价重心或至少维持在高位,需求的收缩暂时不具备持续性。
欧盟同意将俄油限价定在60美元
此外,欧美对俄罗斯原油出口限价也是近来扰动油价的重要变量。
据德国媒体当地时间12月2日报道,波兰已同意欧盟对俄海运石油最高限价为每桶60美元。这为七国集团(G7)达成协议铺平道路。
据央视报道,对俄罗斯石油设置价格上限由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提议,旨在取代更严厉的欧盟对俄禁运措施,以“确保石油供应稳定,防止价格飙升”。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已对俄罗斯施加六轮制裁。制裁目标从初期金融制裁的试探已经深入到对俄关键能源领域的精准打击。今年6月初,第六轮制裁矛头瞄准俄罗斯石油,即欧盟开始分阶段对俄罗斯石油实施部分禁令,计划年底逐步淘汰俄原油。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12月2日对时代财经分析,如今欧美提出对俄罗斯原油限价,价格上限定于每桶60美元,这是因为西方认为这一价格接近俄生产石油产品的边际成本价格,同时这也是接近俄乌冲突爆发前的原油价格,“西方对俄罗斯石油的限价措施目的是力图以最小代价打击俄能源收入。”
在林伯强看来,欧盟提出限价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与美国不同,欧盟严重依赖俄能源供应,当前能源价格飞涨,对欧盟而言,早已苦不堪言。对西方来说,其限价的预期后果是俄被迫以成本价供应石油,打击俄能源收入的同时缓解西方价格通胀。
据悉,面对欧美的限价招数,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曾表示,七国集团限制从俄进口石油和对俄石油设置价格上限等提议,只能导致油价像天然气价格一样飙升。
林伯强称,俄罗斯至少在短期内是不肯接受限价的,可能会不卖给欧洲,导致油价大幅上涨,使得原油市场再次陷入短暂的混乱。中长期而言,俄罗斯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石油是俄罗斯很重要的收入来源。目前俄罗斯陷入与乌克兰冲突之中,军费开销巨大。
就此次石油限价会带来的影响,林伯强预估,这将导致俄减产而全球油价暴涨。这一限价措施将进一步打乱全球能源供应链,引发后续能源价格的极端波动,进而导致全球通胀加剧和经济复苏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