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深圳一批优势企业的最新经营业绩浮出水面。在高景气度的新能源领域,深圳初步成形的产业矩阵尤其亮眼,新能源产业链呈现全面崛起格局。

龙头企业成为稳增长“压舱石”

今年一季度,深圳工业头部企业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13个重点工业企业集团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达到33.4%。

在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的稳增长效应同样显著。

比亚迪是业界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先进企业。在刚刚过去的4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35.5%。比亚迪却逆市走强,以突破10万辆的销售数据成为车企销量冠宝,同比增长高达138.4%。

其中,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当月销量28.2万辆,同比增长78.5%。比亚迪成为最大赢家,旗下“秦”“汉”“海豚”包揽了全国销量的第二到第四名。

逆市高增长的强劲表现,来源于企业丰富的产品矩阵和出色的技术优势。东吴证券的分析师认为,比亚迪成功通过“技术研发持续投入+供应链高度垂直整合”铸就高壁垒,技术加持下产品周期有望持续强势。

龙头效应还体现在核电领域。

作为中广核核能发电的唯一平台,深市上市公司中国广核是国内核能发电的龙头企业,核能动力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拓展的领跑者。截至2021年底,公司管理25台在运核电机组和7台在建核电机组,合计装机容量占到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49.71%。今年一季度,中国广核实现净利润28.52亿元,同比增长达20.1%。

加快布局新能源领域也给传统能源企业带来新生机。

深圳能源是主营电力、燃气、蒸汽的开发和购销业务的国资控股企业。近年来,他们锚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持续加大风电、光伏等能源项目开发力度和广度。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投产风电、光伏装机合计429.02万千瓦,占公司总装机容量的26%。同时,他们积极开拓可再生能源领域新业态,在特高压外送、矿山治理、光伏制氢、农光互补、共享储能、分散式风电等领域探索发展新项目,并在全国各地多点开花。

大象起舞,令深圳新能源产业动能十足。

行业小巨头领跑新能源细分领域

新能源电池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高景气赛道,业绩的超预期释放和前景的持续向好,使其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目标。

目前,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精密结构件等组成。记者仔细梳理上市公司最新财报后发现,深圳企业几乎在各个环节都精准卡点,通过深耕锂电池产业链,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了重要的领先优势。

例如,在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深圳拥有铁锂龙头德方纳米。公司生产的纳米磷酸铁锂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用做制备锂离子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3C等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以及优质的下游客户,使公司业绩持续爆发,在2021年已有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22年一季度,公司再次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大增561.9%、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402.8%的优异表现。 业界预计,随着公司产能大幅扩张,下游订单饱满,未来产能放量、出货增长、新业务投产,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高增长。

在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北交所上市公司贝特瑞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负极材料出货量已经连续7年位列全球第一。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带动锂离子电池及材料行业快速发展,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35.67%;归母净利润14.41亿元,同比增长191.39%。在8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贝特瑞净利润增速名列榜首,营收增速居第二位。

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关键材料之一,属于电池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整体性能。在该领域,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快,2021年已占领全球70%以上的市场。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星源材质更处于全球领跑位置。公司凭借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和本地生产成本优势,迅速扩充产能抢占市场份额。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18.61亿元,同比增长92.48%,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35%。

在精密结构件领域,深圳上市公司科利达是国内领先的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商。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高效的研发和供应体系、优异的产品品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高端优质客户。他们紧随全球和国内电池大客户前瞻布局产能,欧洲三大基地已逐步建成。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都高达90%以上。4月虽有疫情影响,公司订单依然饱满。

在电解液领域,创业板上市公司新宙邦是国内锂电材料和电子化学品领域头部企业。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52.36%。公司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更为其未来的成长潜力埋下伏笔。

数据显示,势头强劲的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拉动深圳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动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