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89 年寿光第一批冬暖式蔬菜大棚丰收后,这里的大棚建设就逐年扩大,蔬菜年产量也不断增加。许多地区在技术进步、产量提升后往往会面临供大于求、产品滞销的情况,但是寿光的菜是个特例,从来不愁卖。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地蔬菜的销售渠道畅通。

寿光市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是当地主要的蔬菜集散地之一,年交易量 300 余万吨,从这里销出的菜可以辐射全国 20 多个省份。除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园区外,寿光还有 1600 多处村级蔬菜合作社(也称为“田头市场”),这些田头市场是分散经营的各大棚种植户主要的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当地理性、先进的种植理念。

当地政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几乎每天发布,每月还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月评,公布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寿光菜农也十分关注行情变化,且种菜经验丰富,从不跟风、扎堆种植,并且能够迅速调整蔬菜种植结构,从源头遏制了卖菜难问题的出现。

说一千道一万,产品受欢迎还要靠质量过硬,市场无论如何变动,好菜始终不愁卖。寿光主动融入国家“农综区”建设,推动蔬菜种植高标准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工厂化种植、垂直农场、数字网络控制技术、智慧大棚等高端技术,已经在不少试验田中被应用。

目前,寿光蔬菜大棚已从第 1 代的小土棚升级迭代到第 7 代的智能物联网“云棚”。第 7 代大棚应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包括自动温控、智能雾化、臭氧消杀、水肥一体机等,物联网应用率达 80% 以上,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1 倍以上,农民在家用手机就可以远程操控,蔬菜大棚成了“绿色车间”,蔬菜园区成了“绿色工厂”。

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寿光蔬菜,也乘上了品牌化发展的“快车”,“寿光蔬菜”已经成为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6 个,22 个农产品入选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产品名录。

品牌化后的产品价值自然也水涨船高,如“崔西一品”草莓西红柿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受欢迎,价格较普通西红柿高出数倍,仍然供不应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