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消费者‘熟悉的陌生人’。中国大概有4.5亿饮酒人群,但能够把白酒的科技内涵说明白的几乎没有。”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宋书玉表示,从一粒粮到一滴酒,经历了非常复杂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科技内涵。

纵观国内白酒企业,拥有国家级实验室、与高校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已经成为酒企高质量发展的“标配”,科技创新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助推白酒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一场没有休止的接力赛。中国白酒作为重资产、长周期、缓回报的传统制造产业,其发展至今一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产、学、研、协等各方从未停止对白酒酿造科技的探索。

事实上,中国的白酒是唯一一个自然酿造,有成千上万的微生物参与酿造的过程。这里面除了生物发酵外,在微生物学、生态学、原料学、生物化学、风味化学、食品感官学、酿造工艺学等层面有极具丰富的内涵。

对于中国白酒的发展历史,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岩表示,“中国白酒的技术发展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国家的统领下进行大规模试点,但未能实现产量的需求;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80/90年代。这一阶段企业自主在进行科技创新,白酒产量真正开始快速增加;第三阶段是本世纪初以来,从中国白酒169计划、158计划、3C计划,到现在的产业技术联盟等白酒科技创新战略项目持续推动,中国白酒产业进入了数智化时代。”

在徐岩看来,没有科技进步,没有技术的创新,就不会有中国白酒如今的现状。

中国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郭新光则表示,所有的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应该都来自于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正是因为有了好奇,才去不断的探索。而白酒产业标准的变化、香型的丰富,科技成果在里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支持了整个产业发展,让标准更加科学。

对于白酒的传承与科技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白酒营销专家、海纳咨询董事长、中国酒业协会常务理事吕咸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酒的传承和创新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统一的,也就是经常说的“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把应该传承的坚持好,把可以创新的加速度。

酒企纷纷加大“产学研”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整个白酒行业,布局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加大“产学研”方面的研究与投入近年来在酒企布局的动作。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Choice数据统计显示,近5年来,A股18家白酒上市公司(已经剔除岩石股份、*ST皇台)的研发费用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其中,2018年-2022年的五年时间,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研发费合计总额分别为3.6亿元、6.49亿元、8.06亿元、10.36亿元和13.49亿元,5年增幅达到274.72%。

为酿造一杯美酒,一边是企业自身加大研发的投入,一边则是在行业组织的带领下企业都在攻坚克难。事实上,在2023年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工委会上,与会各酒厂领导和专家达成五项共识中,一项则是中国白酒行业要“建立多平台联合机制”,试图自上而下地发现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问题,自下而上地由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联合攻关,形成充满创新活力的良性循环;同时,公司级课题可由协会牵头开展,数据共享,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据悉,已经进入华润系的金种子酒,近年来与高校、协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他们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近日,中国酒业协会金种子馥合香科技研发基地在安徽阜阳完成挂牌,此举意味着金种子酒开始发力,试图通过科技的力量,打造“金”种子的内核,为科技赋能金种子馥合香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事实上,在金种子酒的酿造车间已经实现了智能化酿造,“金种子酒目前智能化的优质出酒率,证明了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和人工媲美”,郭新光表示,而这背后离不开科技赋能。

“科技创新毫无疑问是金种子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华润时代金种子新发展战略的着眼点和抓手;金种子的科技创新,馥合香技术是基础和重心,围绕馥合香要做好产区、原粮、酿造、储酒、勾调、品评的技术研究,也要进一步延展到市场端。”吕咸逊表示,通过数智化酿造,可以让金种子馥合香更标准化、更风味化、更具有产品力。

而在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秀侠看来,创新一直是金种子的文化基因。无论是柔和型白酒开创者,还是馥合香型白酒的定义者,金种子人从不固步自封,金种子在传承老五甑工艺的基础上,以工艺创新和数智化制造为驱动力,融入芝麻香和酱香之长,开启馥合香型的独特发展之路。

“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名酒品质,不断打造美酒的个性化风味始终是白酒产业的追求。”宋书玉表示,金种子既拥有历史文脉、酿造技艺、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传承优势,又有华润酒业的品牌加持和渠道赋能,必将在品质、科技与文化等多个层面迎来新的蜕变与突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