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创新为始,奉行长期主义。

提到比邻星,熟悉科幻的朋友一定不陌生,《变形金刚》、《阿凡达》的基地就在那儿。刘慈欣在他的小说《流浪地球》里也将故事的背景设定为,人类为了应对太阳即将发生氦闪吞噬地球,决定把地球装上发动机,迁移新家到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喻义:相邻而居)。而现代科学则认为,比邻星很可能存在生命。

带着人类对生命健康的无限追求,热爱科技的孙晓路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同创立了聚焦医疗早期投资的比邻星创投,意在搭建一个全新的医疗创新技术创业生态系统,陪伴创业者成长并渡过每一个难关。

在这样的初心和愿景之下,比邻星创投从医疗器械投资开始,后逐步布局到生物技术,截止到2023年4月底,共累计投资了56家企业。其中,涉及40家医疗器械(含科学仪器/诊断)企业、13家生物制药企业,以及3家医疗服务企业,共支持了超50个全球首创品种。而从2022年开始比邻星也正式迎来收获期:早年布局的健世科技和康沣生物先后成功挂牌上市,另有超过10家企业正做着IPO申请准备,其中艾柯医疗的科创板IPO申请已于近期获得上交所受理,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每个季度都可能有多家被投企业提交IPO申请。

从产品创新度和产品组合的丰富程度来看,比邻星创投所“看中”的以医疗器械为主的医疗创新企业,大都在相关细分赛道具有领跑优势。另一方面,众多投资机构在考察这些企业时也往往会发现,比邻星创投已出现在第一批机构股东名单中,领跑投资风向。比邻星创投领先行业的医疗科创投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和方法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孙晓路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大市场、大产品、大创新、大平台

比邻星创投最为业界所熟知的,是其在医疗器械领域孵化投资支持了一批专注于重要疾病的重大创新技术平台企业。正如孙晓路所介绍的那样,比邻星创投以研究为导向,按照技术平台或疾病领域,探寻创新之源,寻找和搭建优秀的团队,不断开疆拓土,发展伟大企业,持续创造重大临床价值。

比如,比邻星创投在心血管领域就投资支持了一系列全行业领先的平台企业:生命支持系统平台生命盾医疗、结构性心脏疾病平台健世科技、无导线起搏器敦博医疗、心衰治疗平台盛心医疗、神经介入平台艾柯医疗、外周血管介入一站式平台唯强医疗等;此外,比邻星创投利用各种跨学科创新技术的特点,应用到最合适的疾病治疗中,先后投资支持了全球创新的冷冻消融治疗平台康沣生物、纳秒波脉冲消融治疗平台睿笛生物、经导管超声治疗平台谱洛医疗、激光消融治疗平台超光微医疗、电场治疗平台海莱新创,以及神经电刺激治疗平台领创医谷等。

作为比邻星创投率先切入的行业,医疗器械领域于孙晓路而言,不止是贴合基金创始团队专业所长,更重要的是行业“有着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孙晓路指出,从全球发达国家的数据来看,国内医疗器械占整个医药产业的比例,是发达国家同一占比数量的1/3,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国内器械/耗材产品大多属于中低端,而高价值高技术的创新产品凤毛麟角,一些在海外单品年销售规模超过10亿美金的产品,国内还没有任何产品销售,市场空间很大;国内有体量巨大的病患群体、越来越强的医疗健康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但治疗性器械上市公司仅有个位数,并且除了极个别企业外,创新能力和产品组合都比较弱,为孵化投资支持出一大批细分领域的以创新产品组合为主的龙头企业提供了可能;全球跨学科创新发展很快,海外医工结合产生的临床创新很多,同时国内医生对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临床对创新产品的期待热切,创造了很多开展全球合作、把全球创新引入到中国临床实践的机会;另外,国内投资资金相对比较充裕,但环顾整个一级市场,投资医疗器械领域的基金寥寥无几……

这些因素都为比邻星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做创新医疗器械的早期投资,并协助企业不断增加相关创新产品,不断吸引一流人才和资源,培育伟大企业。

面对纷繁复杂的医疗器械细分赛道,孙晓路和合作伙伴们从创立比邻星创投起就根据市场机会和团队的理想,制定了大市场、大产品、大创新、大平台”的12字投资方针

其中,大市场既意味着体量大、赛道宽广,也意味着临床亟需解决的痛点很痛。顺着这个思路,比邻星选择率先从心、脑、肺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入手。大产品则意指产品价值高,相对目前已有的和已知正在研发的其他治疗产品,在疗效、卫生经济学、侵入性和并发症方面有压倒性的优势;大创新则指比邻星创投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追求,“一定要做创新的”,“一定要有难度、有壁垒”。

比邻星团队坚定地认为,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有唯新不破的勇气和文化。“我们和临床医生、产业专家们一起反复论证这些技术创新投入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及时间表,一旦觉得有机会,就大胆地坚定地支持。”如前文所言,在大创新的思路下,过去几年,比邻星创投已经支持了50多个全球首创产品,绝大部分产品都已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部分产品已经获批注册证。

至于“大平台”,孙晓路解释到,考虑到器械领域的创新单产品在临床的应用上量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在目前国内市场缺乏并购意识、文化和通道的情况下,医疗器械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产品组合设计和新产品发展计划,无论是融资、IPO还是长期发展都会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不同于美国市场已有多个医疗器械巨头企业,中国治疗性器械龙头企业非常少,创新企业完全有机会围绕核心技术平台或者疾病领域,不断吸收更多资源,把自己发展成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孙晓路预计,未来中国一定会有几十家治疗性器械知名企业,相信其中有相当多的企业,会是比邻星创投和合作伙伴们一起支持起来的。

现如今,怀着类似的理想和秉承类似的投资策略,比邻星创投加快了开疆拓土的步伐,在拥有新药研发、临床、CMC、注册报批等方面经验的资深团队加持下,公司已将投资版图延伸至创新药领域。在过去2年,比邻星创投已经投资了13家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包括3家免疫治疗,4家细胞和基因治疗,以及2家创新药物递送平台。这些企业中,90%以上创始人都是海外华人企业家,基本都在中外两地发展。“虽然我们起步晚一点,但我们投资支持的团队是非常优秀的,技术和产品是高度创新的,我们期待2年后他们的创新技术能得到更多临床医生和投资人的认可。”

让创业更容易、更快速、更成功

孙晓路说,“我们几位合伙人和董事总经理全部曾经担任过医疗创新企业的CEO。我们深刻体会创业者将技术创新应用于医疗临床领域的艰辛。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要让医疗创新技术创业更容易、更快速、成功几率更高。”

“首先,我们需要对全球行业有深刻的理解。我们要像创始人那样,看清技术发展趋势,看透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关键点,想明白商业化路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协助企业家”。为此,比邻星创投团队坚定不移地开展全球技术和产品的深入研究,参与全球重要的行业会议,与全球医生、产业专家、重要实验室以及孵化器和投资人保持密切交流。这也让比邻星创投的行业研究更为深入到产品研发和临床应用的细节。

案头研究之外,比邻星创投也致力于和临床专家深度合作。孙晓路坦言,“需求是从临床中来,要到临床去验证,最后还要靠临床进行推广,所以再怎么强调临床都不过分。”据悉,公司上海办公室周围就环绕着中山医院、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等十来家知名大三甲,以确保能更方便、更密切地与医生们展开沟通。比邻星创投也在多地和行业领先的医院或科室建立了临床转化合作点,投资团队和众多临床医生一起进行研究,一起到全球参加学术会议,发掘重大创新,以应用到中国的临床实践。

与专家的合作也反映到比邻星的投资决策上。孙晓路介绍道,基金投委会做投资决策前,还会开启预审会和多个论证会。“投一个项目时会和多个专家层层论证,从研发到生产,从临床试验到注册报批,包括商业化路径,发现什么问题就论证什么问题,如要承担风险,也要非常清晰地知道风险在哪里。一场会下来几个小时是常事,甚至有的项目一场预审会开了7个小时。”

医疗行业的壁垒之深毋庸赘言,“毕竟任何一个技术要进入人体都有很多的考虑和‘Know-How’,另外,医疗创业涉及的环节多:要和医院和医生打磨产品;要做好质量合规体系;要定制化生产体系;要注册报批;还要搞商业化,要去做物价和做渠道,还要攻医保,相当复杂。”

可以说,简单的投后赋能已无法满足上述纷繁复杂的需求。

“我们选择构建一个医疗创新技术创业生态系统,使创业更容易、更快速、成功几率更高。到目前为止这一生态系统已经迭代了几个版本。”孙晓路介绍称,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比邻星与多家一流医院共建了临床转化合作点,并建立了带实验室和生产设施的孵化器。另外,比邻星创投还组建了全职的支持团队,以支持企业家创业,在关键人员招募、IP、工程化开发、临床研究、生产、质量、法规和商业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经验和有效协助。

“持续吸引优秀人才撸起袖子一起干至关重要。”在这一理念影响下,比邻星创投在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过去几年,基金已经协助被投企业招募了300多位高管和核心骨干。

除此以外,比邻星还格外强调全球合作,充分调动华人企业家资源。

孙晓路表示,虽然在很多基础科研领域,中国与海外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但中国的迭代研发速度快,临床试验推进快,且制造业优势显著,加上资本市场的资金也相对充裕,这些要素都让我们有机会将更多全球创新引入到中国临床实践。“为此,比邻星创投积极尝试了多种创造性的合作模式,我们在组建跨国团队、发展跨国公司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将更积极,更大力度地进行推广和尝试。”

坚持长期主义,屏蔽“短期风口”

要做好医疗创新技术投资,仅有“Know-how”与资源的加持并不够,“还需要有热爱、勇气、决心、韧性、耐心,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要能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各种压力。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而这也是比邻星创投一直信奉的原则,即“岁月酿造甘酒”,“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包括做企业、做产品,以及基金的运行。

孙晓路认为,创业之路何其艰辛,能坚持长期主义的原始动力就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make difference”的宏大理想,对产业不具备高度的认知,很难吸引到更多优秀的团队和资金,企业也很难获得更长远发展。

长期主义也意味着要足够专注。孙晓路表示,“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往往无法真正沉浸其中,形成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每天不断地进步并积累长期的竞争力,两三年后,就会和竞争对手拉开巨大的差距。“做投资也是,需要拒绝短期诱惑,排除繁杂噪声,支持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着眼于长远,躬耕于价值,长期持续地为社会创造重大临床价值”。孙晓路在采访最后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