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文
近日,部分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仅4月以来,就有河南省、广东省、湖北省等多家城商行、农商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河南省一些农信机构1年期、2年期、3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由之前的2.25%、2.7%和3.3%下调至1.9%、2.4%和2.85%,分别下调35个基点、30个基点和45个基点。
事实上,在2022年就曾经出现过两次存款利率下调,分别是去年4月和9月,这和当时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调整有关。当时大型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下调存款利率的主流,而城商行、农信机构调整的相对较少。也正是因为利率上的优势,才使得一些城商行、农信机构缓解了揽存压力。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净息差以及盈利方面压力的不断加大。监管导向不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更多让利实体经济。如果贷款利率居高不下,也难以契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
【资料图】
综合分析,此次一些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除政策引导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市场作用的结果。2022年,作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参考之一的1年期LPR累计下调过两次,共下调15个基点,从而成为存款利率下行的导向。二是揽存压力边际降低。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同比多增2万多亿元。加之人民银行降准释放将近6000亿元长期资金,银行负债端资金供给充足,中小银行揽存压力下降,从而为存款利率调降提供支持。三是缓解净息差压力。当前银行净息差不断缩小,经营压力加大,在金融支持实体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为确保盈利不下降,下调存款利率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从现实情况看,此次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无论是对自身经营还是让利实体经济都非常有益,可谓多赢之举。
一是有助于中小银行自身稳健经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营收及利润来源高度依赖利息收入,已披露2022年年报的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普遍超过70%。而对于地方城商行、农信机构来说,有的利息收入占营收比重甚至超过90%。同时,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银行业的净息差在逐步缩小,2021年四季度末为2.08%,到2022年四季度末下降到1.91%。其中,城商行为1.67%,净息差压力最大,低于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水平,农商行则为2.10%。
随着净息差的不断压缩,大型银行已经把压降付息成本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如邮储银行有关人员表示,将把压降付息成本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压降2年期、3年期的存款,通过不断优化利率授权,推动差异化定价。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也不例外,在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经营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适度降低存款利率,可以有效调整存款结构,降低高成本存款占比,有助于维护一定比例的净息差,从而能够保持盈利的稳定。另外,还能够有效约束银行对存款的非理性竞争行为,避免规模的盲目扩张,增强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二是能够更好地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地方法人城商行、农信机构市场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支农支小。但由于负债成本高,贷款利率也高于大型银行,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中竞争力相对较差。在国家要求银行继续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为降低贷款利率提供基础,不仅能够提高中小银行贷款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让利实体经济腾出更大的空间,进一步推动民营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下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较低的贷款利率和较高的存款利率客观上也给资金空转提供了套利空间,容易导致贷款资金挪用。存款利率下降可有效杜绝资金空转,让信贷资金及时流入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能够降低居民储蓄意愿,刺激消费和投资。日前,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消费、投资的居民人数变多,占比分别为23.2%和18.8%,分别比上季度增加0.5个和3.3个百分点。倾向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度减少3.8个百分点。虽然如此,但居民倾向储蓄的占比仍旧较高,这一现象从近期创下历史新高的存款数据即可看出。储蓄、消费、投资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调降存款利率可以降低居民的储蓄意愿,有助于引导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和投资,刺激消费增长和投资增加,为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源。
在当前形势下,既然调降存款利率有诸多益处,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就要转变经营理念,尤其要尽快转变高息揽存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观念,把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服务好百姓生产生活的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中小银行要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赢得更多存款,以合规竞争增强发展的稳健性,以让利实体经济,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承德银保监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