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本报记者 李 媛

麦黄不收,有粮也丢;快割快打,麦粒不撒。6月9日,在青岛市“三夏”生产现场会暨小麦机收减损行动启动现场,随着一声令下,20名农机手熟练驾驶联合收割机冲入滚滚“麦浪”中。

仅用10分钟,金灿灿的麦田就被收割一空。“现在已经进入麦收关键期,俗话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再不抓紧真就白瞎了。”青岛勤耕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永战说完,就调转机头进入另一片麦田。

随着一簇簇成熟的麦穗顺着传送带进入收割机仓,小麦收割、麦穗脱粒、灭茬还田、深松整地、机收减损等作业环节一气呵成。夺取夏粮丰收,离不开农机贡献,今年青岛市根据小麦成熟情况,组织机械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开展机收作业,目前已有80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2.8万台玉米精量播种机投入夏收夏种。

记者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青岛市“三夏”生产从6月2日开镰收割,6月中旬进入大面积集中收获,6月下旬初基本结束夏收,6月底前基本结束夏播夏种。截至6月9日,全市小麦已收51.22万亩,夏播面积14.82万亩,机收率100%。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陈言智介绍,为了深挖机收减损潜力,麦收之前全市广泛开展了机收减损大比武行动,力争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同时,组建了覆盖全部产粮镇(街)、村庄的农机作业应急服务体系,协调解决“三夏”抢收抢种困难问题100余个,储备机关大院、社区广场、房前屋后等各类场所1万余处,未雨绸缪做好小麦烘干晾晒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农机应急作业能力。

由于今年小麦生长期间温光条件适宜、降水及时有效、麦田管理到位,再加上优质良种、配方施肥、适期早播、科学管理等小麦保优丰产技术得到全面推广,青岛全市水旱地均衡增产,旱地增产趋势明显,今年夏收预计将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是今年国内粮食生产工作的头号工程。为此,青岛市成立了由青岛市发展改革委、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等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粮油单产提升工作专班,制订出台《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2023年全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攻坚落地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技术路径,重点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进一步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

今年,青岛市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关于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引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于4月启动了7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推进农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等“六化同步”,打造集高产创建、快速烘干、仓储物流、加工销售、数字应用和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预计到2025年,先行示范区内主粮作物平均亩产预计达到650公斤,将辐射30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主粮作物基本达到“吨粮”水平,带动青岛全市粮食均衡增产,主粮作物平均单产比“十三五”时期提高2-3个百分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