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22 年中国广义数据智能市场规模为 442 亿元

数据智能的概念虽然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但很多人对于“数据智能”的定义依旧不太清晰。它不是数据中台,也不是大数据,更不是商业智能、人工智能。

本次报告,海比研究院对数据智能进行了如下定义与定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据智能是指,一个组织中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实现的各种自动化且智能化的工作处理。

海比研究院将数据智能市场分为广义数据智能和狭义数据智能市场。其中,广义数据智能产业包括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资产化的所有内容,即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数据资产化等,以及和业务融合形成智能化部分。狭义数据智能产业只包括数据资产化和业务融合部分。

数据智能在企业数智化中的定位是:一套组织中实现自动化且智能化运营的支撑工具与处理流程。

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直接可以应用到企业经营中的产品;它一般是由一个数据平台,以及与业务融合相适应的模型算法共同组成。模型算法再和 CRM、ERP、HR、采购等业务系统融合在一起,形成各种数据智能的应用场景。典型的数据智能应用场景有:智能问答、智能搜索、智能推荐、智能舆情、智能定价、智能推送、智能获客、智能寻源、智能风控、智能招聘、智能决策……

报告还指出,中国广义数据智能市场规模 2022 年为 442 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 40%。

预计 2025 年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量级。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数据的重视,这将带动各行各业的用户加大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支出。

海比研究院数据表明,中国狭义数据智能市场规模 2022 年为 45 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 54%。

预计 2024 年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量级,达到 109 亿元。

国家数据局及各级政府数据局的成立会带动数据驱动组织运营与管理理念的普及。同时,以火山引擎、百分点、华为云、百度智能云、阿里云、神策数据等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数据智能厂商和行业用户会在 ChatGPT 等 AI 普及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地挖掘出各种智能化业务的应用场景。

02、数据智能市场

本次报告,海比研究院对数据智能市场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海比研究院指出,最终用户数据智能需求较高,运营和 IT 部门需求多;有需求用户数量规模庞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以大中型企业需求为主,政府、金融行业是主市场。

从广义数据智能的细分市场规模来看,数据存储规模最大,达到 113 亿元,其次是数据应用类,其中可视化市场规模 24 亿元,营销变现 18 亿元,内部决策应用 54 亿元;再次是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和源数据领域。

从需求层面来看,大中型企业贡献的市场规模比例较高,尤其是政府、金融、医疗、制造和教育等行业的贡献较大,像东软、百分点、明途科技等业务涉足这些行业的数据公司发展较为快速。

从不同行业的应用情况来看,互联网、政务、金融、医疗、制造、软件等行业的是应用前景最好的行业;其次是交易、综合型、建筑、电信、零售、物流、能源等行业的应用前景也较高。

从城市分布来看,数据智能的市场主要在一二线城市,占总体市场规模的八成以上,其中一线城市占比 39%,二线城市占比 43%。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是数据资产化工具市场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则是江苏和湖北,其他则属于第三四梯队。

报告还指出,最终用户数据工具支出多在 10-100 万之间;数据安全和产品适用性对购买决策影响大;云市场、大数据细分领域峰会成为最终用户首选了解渠道。

03、互联网阵营占据明显优势,数据智能未来发展可期

国内数据智能市场竞争格局复杂多变。海比研究院根据厂商特点,分成六大阵营。从当前发展态势来看,以火山引擎、阿里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阵营占据明显优势。

本报告根据海比研究院独家的数字化产品选型评估认证“六力模型”,对火山引擎、阿里云、科杰科技、用友网络等典型产品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估。

海比研究院报告表示,国家政策扶持数据走向深度应用,特别是国家数据局的成立,将大大推动数据要素化发展,其中,数据智能是重要方向。

海比研究院认为,数据智能市场将在未来呈现几个重要趋势。首先,2023 年,包括数据智能在内的各种应用都会依托云原生的 PaaS 平台构建。

同时,针对最近比较出圈的 ChatGPT、OpenAI、百度文心一言、360GPT 等,海比研究院有自己独到见解:ChatGPT 将大大促进数据智能市场的发展,但当前炒作过度;OpenAI、百度文心一言、360GPT 等超大模型技术开放接口,将带来认知级别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快速融合,这会大大带动业务智能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海比研究院调查发现,当前市场对 GPT 炒作过度。2023 年将达到炒作周期的最高点。预计 2025 年左右,GPT 的落地价值将开始逐步释放。

当前虽然高达 66% 的厂商准备接入 ChatGPT 或文心一言等应用,但还存在两大障碍:和业务的融合场景还在探索,仍未成型;接入 GPT 之后,对数据带来的安全风险、伦理风险、法律风险等还未可知。

来自: 中智观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