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暑期,山东省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各区县文旅部门深入挖掘非遗资源,推进非遗与旅游、教育融合,开展了2023年济南“多彩暑假”非遗研学月活动。通过展览、展示、体验等方式,丰富多彩的非遗研学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富有生动性的学习体验,营造了浓厚非遗传承实践氛围,促进了非遗活态传承,成为暑期旅游市场升温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00余个非遗项目300余名非遗传承人68家非遗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累计参与研学学生达4万余人次。

暑期是非遗研学的重要时间段,各类非遗项目抓住机遇,纷纷参与,充分准备,创新授课内容,改造升级场所条件,为研学提供了丰富内容和舒适环境。也成为各大旅行社推出的重要点位,在丰富本地学生暑期生活的同时,吸引了大量外地学生群体参与。莱芜区策划推出“传统糊香食用油制作技艺—莱芜锡雕—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多福砚制作技艺—莱芜口镇南肠传统制作技艺—陈家糕点制作技艺”两条非遗特色研学路线,构建“点、线、面”灵活性强、选择性多的研学游格局。位于历下区的山东手造济南府非遗研学基地积极对接旅行社和研学机构,创新设计旅行线路,构建非遗“体验+打卡”场景,满足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济阳区指导开展暑期非遗研学活动在“一日游”的基础上增加“两天三夜”“两天一夜”等多种形式的夏令营活动,深受欢迎,20余场次活动吸引千余名中小学生参与。章丘区白云湖蒲苇草编制作技艺、葫芦雕刻、章丘黑陶烧制技艺、章丘锻打铁技术等项目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吸引3000余人参与,营收22余万元。历下区的山东手造济南府非遗研学基地暑期吸引近400名青少年参与非遗研学,营收万余元。

在研学市场逐渐升温,成为学生课外实践的热点的形势下,非遗传承人主动融入市场、融入教育,主动投资新建、改建,或者寻求合作方,开展研学活动。有的在自己工作室、生产场所以沉浸式体验形式开展教学,有的在景区、商场、社区开展授课和体验,形成了非遗研学全面开花,多种形式走进学生生活,多种阵地提供服务。天桥区胶济铁路博物馆、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素来以科学、丰富的研学课程吸引大量研学团队打卡。这个暑假,不断挖掘、排练、上演新品新剧,更新了互动课程内容。如“老舍双城记”“《静夜思》沉浸式非遗研学剧”“红色主题党课”等多部体验式研学小剧让前来打卡的研学团队参与其中,兴致盎然。莱芜区多福砚工坊以“旗山石屋砚语”特色主题民宿为依托,为青少年提供吃、住、学一体的研学新体验。济阳区董家村活动实践基地在黑陶文化体验环节融入“龙格窑”传统开窑仪式,增强了活动仪式感与体验。商河县鼓励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志愿服务活动,吸引700余位青少年参与,非遗场馆共接待600人次研学人员。济南市文化馆在济南市西河小学开展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七彩课堂”暑期志愿服务辅导活动,带来面塑、泥塑等非遗课程。

非遗研学活动不仅为项目传承注入新鲜血液,产生收益也助力项目更好发展传承。今年以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探索非遗研学发展方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早部署早宣传,动员省市四大媒体平台参与宣传,与市教育局联合宣传,全面提升非遗研学基地可见度,打造“多彩暑(寒)假”非遗研学月活动品牌,让非遗在研学活动中激发传承活力。本次暑假非遗研学月活动集中宣推68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非遗研学基地,打造规模化、规范化研学基地,同时与旅行社合作,串点成线,面向市外游客进行宣传。非遗项目在开展研学的基础上,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讲好非遗蕴含的中华文化价值观,提升了传承、传播水平。通过展览、展示、体验等方式,提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非遗研学服务项目,以及近距离地接触、体验、感受非遗魅力的机会,切实增强青少年对非遗的参与感、获得感及认同感,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传承实践氛围。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暑期非遗研学活动近20场次,组织济南皮影戏、济南面塑、济南剪纸、济南泥塑、章丘木版年画、社火脸谱等非遗项目参与,吸引500余名青少年参加。商河县发动各级非遗传承人,策划开展“免费学‘非遗’‘暑’你最精彩”主题暑期非遗系列研学活动,来自鼓子秧歌、花鞭鼓舞、商河民歌、糖酥火烧制作技艺等11项非遗项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体验活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