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自2018年启动以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今年,海南省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目前,首批25个压力测试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今天(7月7日)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间——洋浦经济开发区,看一看全岛封关运作准备正在给这里带来怎样的改变? 

记者在洋浦的采访,是从跟随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企业工作专班的一次上门调研开始的。这家企业刚刚投产不到一个月,就遭遇了暂时停产的尴尬。


(资料图片)

企业负责人:关税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原辅料进出区这种退税的问题。

这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洋浦也正是看好了政策的红利,但由于企业是刚刚落地,对报关程序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企业在采购辅料时未能享受到退税政策的优惠。

记者:刚刚投产就停产了,是不是在政策上有什么漏洞?

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局长 张洪光:因为他也是第一次在这里投产,也第一次适用加工增值免关税这个政策,有一些问题只是在逐步的经历中才能显现出来。 

在张洪光看来,企业遇到的退税问题是政府正在进行的25项压力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其他24个项目中还包括“两头在外”企业保税维修、简化机电产品进口许可管理、扩大进出口商品第三方检验采信范围等。压力测试的结果直接影响着2025年前全岛封关运作的成败。

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局长 张洪光:我和他们一起迎接这个大考,我们是希望他们多提一些问题,给我们多留一些作业,因为我们做的作业越多,就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考试才能取得好成绩。 

2007年,我国第四个保税港区——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洋浦保税港区成立,虽然它的面积只有2.26平方公里,却标志着洋浦的对外开放迈上了新台阶。

2020年6月,《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洋浦被赋予5项独有的自贸港政策,承担起自贸港先行区、示范区的重任。

多项改革政策和创新制度在洋浦首发首成——“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在这里签出首张《船舶国籍证书》;“零关税”原辅料进口在这里完成首单业务;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在这里加注第一单保税油;全国首艘“零关税”进口运输船舶在这里通关放行。

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纷纷抢滩洋浦。截至今年6月底,仅保税港区内的注册企业就达到了4800多家。到2025年,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以及先进做法将会推广到114平方公里的整个洋浦经济开发区,覆盖范围扩大50倍。

总台央视记者 郑连凯:我身后的这道围栏内就是2007年成立的洋浦保税港区,它的面积只有2.26平方公里。未来,随着洋浦港封关运作项目建成,区内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将会扩容至整个洋浦港开发区乃至海南全岛,取代这些围栏的将会是一套更加智慧、高效的口岸监管系统。

在洋浦小铲滩码头,自贸港封关运作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预计9月底即将建成投用。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标准,未来全岛范围内的货物进出口手续都可以在这里办理。也就是说,境外货物及自贸港内货物可以不受海关监管在这里自由出入境,而从自贸港出入境内的货物需要实行常规监管。

按照设计方案,一线口岸和二线口岸的设施设备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不同走向的流线完成通关的过程。

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局长 张洪光:红色的就是一线的流线,绿色的就是二线的流线,它们是不交叉的,如果需要查验的话,它们是可以共用这个查验平台的。我做这样的最终目的也是确保一线真正能够放开,二线能够真正管住。

政企联手“蹚路” 解决问题优化流程

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着力打造的“样板间”,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自贸港的建设是一片蓝海,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对于进驻这里的企业来说,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随着封关运作的一天天临近,政府与企业是如何承担着压力测试任务、联手“蹚路”的呢?

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内的澳斯卡粮油,是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这里引进的首家大型实体企业。记者刚来到这里时,运营团队正在开每周例会。

虽然企业运营正逐步走向正轨,但是最初的落地却并不容易。三年前,厂区所在的208亩地还是一块灌木丛生、石头遍布的荒地。建设期间,高温多雨的气候给工程推进带来了不小难度。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这家企业却提出要创自贸港建厂的最快速度。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慧:因为离封关2025年就很近了,必须厂建好以后要进行政策的细则的压力测试,越提早对今后的压力测试越有好处,所以并不是为了抢自贸港建设最快速度,不是,是为了抢自贸港的压力测试时间。

不利的自然条件并没有阻挡工程推进的速度。在政府的帮助下,企业加班加点赶工期,厂房从开工到完工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比常规用时少了四分之三。厂房虽然建起来了,张慧和她的同事们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按原来的报关系统,粮油产品报关出区要交9%的关税,而按照洋浦的最新政策,原料经过加工增值超过30%可以免关税。政策优惠了,但因为初次运行,海关等多个部门的数据系统与海南自贸港的公共服务平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兼容的情况,报关一直不成功。为了不延误交货时间造成违约,多个部门一起来到企业,现场研究通关和出区攻略,调试系统,补办手续。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慧:那时候非常难,但是海关把我感动了,他们说系统是系统,我们人工帮你抬杆解决,我一个科室加班满足不了,一个处满足不了,我再增加其他处,当时把我感动坏了,因为我们量比较大,每天都要出去1000多吨,好多车。

遇到问题,针对解决。多部门协同办公,让企业感受到自贸港发展的决心与诚意。在这家企业的二楼,一上来就有四间大小不一的会议室,在运营投产之初,这些会议室每天都会迎来不同的政府工作人员。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慧:我们提出的生产许可证要提前办,我们(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提出来:“上勇于担责,下主动作为,我可以容缺先给你办生产许可证,但是你投产之前我要来验收,你如果不符合,我要把你生产许可证收回。”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些先行先试的企业也率先感受到了自贸港的全新政策。张慧所在的企业在建设时享受了自用进口设备零关税政策,投产后又成为全国首家享受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的企业。因为优惠的政策、贴心的服务,如今已经有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进驻了这片热土。

记者:就是感觉一帮想做事的人聚到了一起。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慧:就有一种热情,能干成。实际上我已经60多岁了,之前已经退休了,但是为了自贸港,我说我还愿意再工作20年。

政府“店小二”服务精神给企业注入信心

在自贸港政策的吸引下,三年来,到洋浦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来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了。园区内的企业数量从160多家增长到了目前的4800多家。而现在,入驻企业的选择范围正从保税港区扩散到整个洋浦经济开发区。不少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在这里发展的信心正是源自当地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

企业服务专员 宋立武:年初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企业全年产值大概在1亿元左右,但是年中已经过了一半了,我们实际掌握的只有三千多万元,我想了解下主要是什么原因?

企业负责人 冉东升:卷材的话是属于刚试机阶段,后面卷材正式生产就把产值提上来了。

现在,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政府工作人员把上门服务变成了常态。为了统筹资源,全力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样板间,2021年,儋州市与洋浦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决策正式落地。去年4月,儋州市将科技和工业信息发展局从市里搬迁到60公里外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同一个月,海南省首个营商环境建设局也在这里挂牌成立。去年5月底,儋州市还正式出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让企业在遇到问题时有了具体对接人。

儋州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发展局局长 首席服务专员 刘通:我们跟企业服务专员告知,不管企业什么方面的问题,你都照单全收。比如说小孩上学,比如说新来的员工的住宿,生产、运输、物流方面、进出口通关各方面,首先让企业感受到有政府部门在给他服务。

营商环境的改善,对于每一个来儋州洋浦创业就业的人来说都有着直观的感受。今年以来,儋州重新梳理并优化推出93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上线运行,实现在线办理;在全市范围内累计建成51个便民服务站点,累计实现“机动车驾驶证公证”“学历(学位)公证”等10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同时,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一次办。

洋浦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建:(各种服务)让我们能够快速投入生产,使我们企业感受到当地(政府)“店小二”的精神,也为我们外地企业注入在当地经营的信心。

儋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 张良:在行政审批改革方面,营商环境局成立以来集中划转审批事项900多项,简化流程、缩减时限,在营商环境表层修复方面,采取市领导领办、专题研究的方式,集中精力解决了一批时间跨度长、复杂程度高的遗留问题。 

如今,随着“样板间”打造深入,政府服务企业的内容也在做出调整。从照单全收过渡到对重点问题进行精准化深入服务。同时,随着入驻企业增多,为了解决服务人员人数少和精力跟不上的问题,当地政府把企业服务专员升级为产业服务专员。

儋州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发展局 首席服务专员 刘通:一个产业服务专员可以综合带着几个其他的服务专员,综合来服务整个产业,问题归类。

让外来的投资和就业人口愿意留下的不仅是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还有生活中悄然变化的体验感。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慧:你看现在该有的都有了,共享单车、体育馆、阅览室、图书室、电影院,以及配套的这些人才公寓都出来了。

“留洋派”队伍壮大 择天下英才而用

城市因人而精彩。洋浦在打造海南自贸港样板间的同时,也向全球精英人士伸出橄榄枝,林光明就是洋浦从新加坡招来的城市规划师。政府部门聘请外籍人士主导城市规划,这在全国也为数不多。林光明笑称自己是“留洋派”,也就是留在洋浦的人。在他眼中洋浦正在发生哪些改变?未来的洋浦又是一座怎样的城市?继续来看。

在洋浦,林光明的办公室挂的是首席规划师的名牌。2020年6月,自贸港政策在海南落地,当时,林光明还是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一名政府官员,已经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工作了15年,其间,曾与中国政府部门有过不少合作。受委托,他开始为洋浦寻找城市规划师。可没想到的是,自己成了最终人选。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席规划师 林光明:规划师是跟土地谈恋爱,是有感情的,实事求是地说,每一片土地都有生命,所以就是说它能够承载什么东西,我们作为规划师,踏到那块土地上,我们基本上会有一种感觉。

决定踏上这块土地,是因为洋浦人把这座城市的主要规划工作交给了他,这是一份信任,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在那一年,她心爱的女儿刚刚出生,不惑之年的他带着一家人漂洋过海来寻梦。

如今,孩子已经三岁了,他也完成了洋浦经济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环新英湾地区发展战略策划,洋浦展示馆设计、改造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

2022年5月,《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规划》出台后,紧靠新英湾的儋州市7个乡镇划入儋洋一体化发展规划区。从这两幅图上可以看到,这个新的发展规划区无论从面积和形状上都跟新加坡十分接近,这也更加激发了林光明的创作灵感,他走进儋州的农村、渔港,把在新加坡积累多年的设计理念平移到这里。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席规划师 林光明:为什么我来,心心念念希望,就这个地方未来会有很大的想象这种潜力。这个是原来老的新加坡的克拉码头,然后经过更新之后,那就变成现在就是一年有1200万游客的一个旅游目的地,我们这个新英湾是很有想象力的,未来我们也可以做这个功能。 

人因城而聚,城因人而兴。在洋浦,不光是像林光明这样的国际人才可以享受高薪待遇和福利,针对高级技工的优惠政策也在不断落地,重点用人单位全日制大专和高级工也可享受1600元/月的住房补贴。

2022年,洋浦常住人口数量较上一年增长了10%。今年以来,又有3500名特聘人才收到了政府的大礼包。和林光明一样的“留洋派”队伍越来越壮大,而他对未来的洋浦也有了更大胆的设计。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席规划师 林光明: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些政策的条件,这个城市可以做到房价不高、交通不堵、空间不挤,我们希望从现在人口大概三十多万,未来人口达到一百万,甚至超过一百万。

打造百万人口的新城,林光明已经用一颗胚芽的造型给儋洋一体化发展区作出了长远规划。未来15年,这片77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分成风电装备、绿色石化、新材料、高端制造、智创产品、健康食品、港航物流等七大产业区,经济总量预计超过3000亿元,成为继海口、三亚之后,海南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