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日北京正式启动中小学通学公交试点工作以来,至今已一月有余,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计开行通学公交线路28条,试点学校16所,日均运送乘客由1599人次增至3300人次,投入通学车70辆。

这些通学车带来了何种实效?据监测,开学以来,学校门前接送学生的三四轮车减少了14.5%,接送学生的小汽车下降了7.4%,学校周边高峰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同时,95%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车内设施设置安全、舒适、便利、准时。据交通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力争在明年春季开学时让通学公交在中心城及通州等郊区推广运行,接下来,可能马上就要启动新一轮的需求调研。此外,第二批通学车正在争分夺秒地设计中,预计12月完成样车定型。

交通拥堵得以缓解

9月1日起,北京通学公交车在朝阳、海淀、丰台和西城4个区试点运营。一个多月以来,交通、教育、交管、试点区等多方协作,保障通学车安全运行,初步实现了通学车“人员稳定、线路稳定、运行稳定”。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试点期间海淀区一共有7所试点学校,目前开通了9条试点的线路。“7所学校里边有2所中学、5所小学,9条试点线路大概使用了31辆通学公交车,每天有850名左右的学生乘坐通学公交进行上下学。”唐建东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通学公交试点以来,试点校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改善,上下学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有所缓解。据监测,与通学车试运行前相比,学校门前接送学生的三四轮车减少了14.5%,接送学生的小汽车下降了7.4%,交通指数均值5.03,处于“轻度拥堵”级别。车辆运行准点率100%,试点效果初显。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初一年级组长史正龙对此深有体会。“因为我们年级人数较多,所以每天早晨学校周边可以说是非常拥堵,主要是在返程路上,因为现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的时候交通还比较顺畅,但是返程路上会非常拥堵。”史正龙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但通学公交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口,专门走公交车路线,可以说避免了早上起来接送孩子时的拥堵问题。”

唐建东也指出,家长接送学生时要付出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通学车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长的时间付出。

运行“零事故” 车辆“零故障”

基于交通便利等因素,通学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据现场调查反馈,95%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车内设施设置安全、舒适、便利、准时;94%的学生和家长认为通学车行驶安全;75%的学生可以在8分钟之内从家到达通学车站点,认为乘车点设计较为合理。

学生家长朱女士同样对通学公交给出了好评。她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她家里两个孩子,每天上下学时,其中一个孩子需要自己打车。“而且打车需要等待时间,有的时候可能要等20分钟才能打到车,下雨的时候可能要等半个小时以上。”朱女士表示,“但是有了通学公交之后效率就很高,大概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据朱女士介绍,通学公交站点距她家所住的地方大概在1公里左右,孩子步行就能到,开车送到站的话也只需要两三分钟。“孩子上车和下车都会发送短信,非常放心,而且车里还会有一些安全措施。”

事实上,在一个多月的运营中,交通、教育、公安交管等部门工作人员也在持续调查了解并随时解决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如针对乘客反映的上下车流程繁琐问题进行优化,快速验证、统一签到,提升乘坐体验和通学效率。上车前、下车后,学校门前警察、教师、保安、志愿者“四支队伍”维持现场秩序。高标准建设运行监测调度平台,在北京政务服务京通移动端上线,实现通学车运行的实时调度和监管。公安交管部门围绕运行节点设置“护学岗”,创新施划“通学路”,全力护航通学车。开学至今,通学车运行“零事故”、车辆“零故障”。

明年春季开学全市推广

在首批试点校和路线推出后,通学车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据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清华附小清河分校、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等学校学生家长提出需求,区政府迅速响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线路踏勘、站点设计,又新开线路5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行线路28条,试点学校16所,日均运送乘客由1599人次增至3300人次,投入通学车70辆。

值得注意的是,据北汽福田相关负责人透露,2024年春季开学,通学公交将逐步在全市中小学推广应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赵震也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交通委正在积极筹备。“为了进一步推广这种试点服务,力争在明年春季新学期开学在中心城,包括通州等部分郊区提供更多的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受益。”

赵震介绍,下一步交通委将持续开展运行监测,不断提升服务、优化线路,提供点对点的线路服务,优化流程、优化站点布局,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唐建东也指出,根据市整体安排,可能马上就要启动新一轮的需求调研。

此外,北汽福田通学车产品研发副总监、北汽新能源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第二批通学车正在争分夺秒地设计中,预计12月完成样车定型。设计上将采用全新造型,除了拥有第一批同样的安全配置,还将增加6米级“迷你”车型,形成大中小全系列车型,并增设后安全门、进一步降低地板高度,同时考虑坐轮椅等特殊儿童的出行需求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