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偶然间看到一个帖子,名为“关于35+工程师失业后该做什么?”帖子很热,网友纷纷指点策划,就“35岁失业退休的退路”展开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大不了回家开个店呗,文艺范开咖啡店,吨友开奶茶店,吃货开饭店。”

“大不了转行呗,不坐班的自由职业它不香么?”

“大不了考公务员呗,钱多事少离家近,完美。”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每个人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往后翻了翻,却看到一个点赞多的留言卡在了里面。

“快35了,如果可以,还是想在这个行业做到老。”

短短一行字,却包含了他对工程师的热爱,也让身为同行的我陷入沉思。

工程师这个行业好像都有这么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如果过了35岁仍然没爬上管理岗位,那么就离失业不远了,这种秘密也叫做“35岁现象”。

在如今竞争压力十分大的社会环境下,不仅许多刚迈过30大关的职场老人对此感到担忧,就连一些年轻的工程师,也很担心这个问题。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举例子,如:苹果的乔布斯、英特尔的安德鲁、戈登等。这些国外大佬大部分都是大器晚成,年龄大并不影响他们的成就非凡。

但国内鲜少,我认为是“洞穴空间”的不足。

从创新力来看,国内大多数工程师都是以项目为主,画板子,很少将多余时间来学习提升,换句话讲学习不到位,也就是如果大多数工程师有了学习空间来提升自己,那么这些工程师可以将时间用在研究项目上,用在技术创新上。如果有足够的闲暇或者学习时间,创造力就会得到保持以及更好的发挥。

相关研究表明:要想获得真正的认知,要想能够拥有创新能力,就需要找到一种屏蔽现象和噪音的独立空间,否则,不然的话,你就会被各种各样的噪音所裹挟,被混淆视听,最后,整个思维都会处于一种混沌或者说是 “熵增” 的状态。混沌的状态是无法让你独立思考的,没有思考,谈何创新和认知呢?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屏蔽噪音和过度互联的信息,给自己提供认知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能通过对世界进行垂直纵深式的思考,发现具有统计性的规律、方法、原则、算法 —— 这个空间就是 “洞穴空间”。

虽然国内半导体建设如火如荼,电子工程师也是当下最火的高薪工作,但很多工程师在工作十几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升自己,失去了了才气,更失去了热情和体力。

当然,可能很多人说:不是还有企业培训这个制度吗,众所周知,为保证员工的技术水平,很多电子公司会建立企业培训制度,但这就是问题所在!

作为一名就业多年的电子工程师,我上过很多公司的企业培训,鉴于培训经历,我只能表示,很多公司的企业培训是无用甚至还多走弯路。

大型公司发展已久,早就形成了良好的培训制度,能够通过老带新等方式来促进员工技术提升。但中小型公司的企业培训可以说是少有优秀的,要么就是没有企业培训,要么就是随便应付了事,导致工程师技术参差不齐,在团队协作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当然,话也不能说绝,并非所有初创公司的培训很拉胯,其中有一家电子公司令我印象很深,那家公司建立时间不长,内部培训是由凡亿教育代为负责,那时我来这家公司考察,以员工身份上了他们的企业培训,出乎意料的是培训体验算不错。

当时上的是凡亿教育的20天高速PCB线上企业培训,主讲老师是李增老师,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

了解过电子行业的人都知道,线上企业培训的难度很大,有诸多缺陷,其中最大莫过于在电子实战环节中无法清晰观察老师的操作。但李老师确实有本领,不管是不是线上都会把课程较好,短短20天教会了员工很多内容,如S参数提取实例应用分析、全波场FEM电磁场分析、IBIS模型建模问题处理办法、通用信号实例仿真、内存DDR3专题时域信号仿真DDR3内存信号、PCB直流压降与电热混合仿真和板级EMI仿真等实用知识及技巧。

对员工来说,有很多是以前学过的老知识,也有很多是没接触过的新知识。

更难得可贵的是,这些工程师设计习惯及技术差距不同,教学难度会更大,而李老师在培训初期通过作业及问答,提前做好笔记,将他们分为合适的小组来分配不同任务。

他还会开会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重申了:很多工程师一味专注于技术,忽视了与人沟通的重要性,但是优秀产品往往是多人共同研发,单人是比不过团队协作的力量。

他甚至还会让工程师线下讨论分析板子,多多了解国内外行业资讯,尽自己所能指点电子市场,这样极大拓展员工的眼界。通过这次交流,不仅可检验技术能力,做到“见自己”;也能通过与同行的互动和交流,实现“见天地”。

这也是让我比较欣赏的地方,因为国内大部分的工程师很难把技术和沟通很好平衡,导致在国外竞争优势不那么明显,而且了解国内外对工程师有益处。

虽然企业培训短短20天,但通过这些循序渐进式项目实战教学方式来一次性提高员工的技术,让工程师摆脱“墨守成规”,主动接触“大千世界”。并且高频的项目设计、板子布局布线、模拟仿真、验证等环节,很大程度上让工程师通过在已有的技术能力基础上,学习更多新的技术水平,检验自身技术能力,补齐技术能力短板,虽然有些累,但成果是非常丰富的。

学完这次培训,那家公司的工程师变化很大,都能做到6-8层以上的PCB,项目设计效率显著增大,生意也如火如荼,发展更加好了,这让我对凡亿教育及李老师感官很好。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美国因素,国内电子行业竞争相对较大,导致很多初创公司把员工当奴隶用,尽可能的去压榨员工,提升效率,才有可能在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这种做法只会导致员工没有洞穴空间,去研究和创新了,从而被淘汰失业。

所以,结合这些因素,大家就发现了中年危机,求职难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技术不行,没有创新力,体力也比不过年轻人。

如果想要改变这些问题,建议给自己足够的洞穴空间来提升自己,形成良好的创造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