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旅游市场正在恢复,旅游乱象开始冒头。据新疆文旅投诉公众号发布的消息,今年4月中旬以来,新疆发生多起旅行社恶意“甩团”事件,造成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等地部分内地游客滞留。经调查,熊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新疆骏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因游客购物未达预期,在行程中拒绝履行合同,授意导游或全陪“甩团”,共涉及游客270人。
所谓甩团,就是游客和旅行社发生纠纷,旅行社拒绝履行合同,把游客甩下不管。这样的“甩手掌柜”,涉案旅行社已经当了多次:据调查,熊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多次存在恶意“甩团”行为,已被海口市停止了海南省旅游电子行程系统的使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分公司无一家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新疆骏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不仅没有《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连经营旅行社业务资质都没有,而这两家公司实际为同一批人员负责具体业务。
甩掉了游客甩掉了责任,旅行社看似打了一手好算盘,殊不知是在自断前路。这种一锤子买卖不光损自己的声誉,还可能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此次甩团事件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涉案金额巨大、牵涉游客人数众多、违反多项规定。甩团、安排购物、恶意低价,无不是干扰旅游市场的典型操作。宣传全疆游18天,人均不足千元;其中一次游客被甩是因为旅行团消费不足。一再出现的违规行为,甩掉的是游客的信任,损毁的是新疆形象,也抹黑了旅游行业。
今年4月,文旅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着重强调“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等乱象,没想到涉案旅行社几乎在同一时间顶风作案。没有资质、没有经营许可证,在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之后,涉案旅行社非但不收敛收手,还计划继续使用相同模式接待2000余名游客前去新疆旅游。另据介绍,本次涉案旅游车辆实际用车单位与包车单上登记用车单位完全不一致;涉案人员委托代办公司注册3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全程未露面。这背后已经不单是旅行社的猖狂,而是巨大的管理漏洞。
虚假包车合同为何畅通无阻?公司注册门槛为何形同虚设?恶意低价为何屡见不鲜?这个案例指向的不仅是一次甩团,更是多个管理环节的甩手。从交通运输行业到旅行社的监管,每个环节的漏洞都成了旅行社割韭菜的“帮手”。这些管理漏洞不仅导致调查取证困难,还让相关行业的发展秩序被扰乱。更令人担忧的是,有没有更多旅行社在“趁虚而入”?对此也应该继续挖一挖。
当前正处于旅游市场恢复的关键时期,决不能让这些乌七八糟的旅行社添堵。查处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必将产生一定的震慑效应。在对旅行社加强监管的同时,更要把管理漏洞填上,不给不法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对游客来说,旅游路上不会掉馅饼,不贪图小便宜,才不会掉进不法分子设的陷阱。
(原标题:1980元18天?270名游客被恶意甩团,也甩出管理漏洞)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 张悦
流程编辑:u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