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19日从安徽大学了解到,该校先进材料原子工程中心,构建了一组具有系列组装特点的金镉纳米团簇,通过镉原子标记观察到内部金属原子的流动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在化学类国际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

金属纳米团簇的转化演化机制为探索凝聚态物质的起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核心结构是研究团簇演化过程中重要的考察因素,尤其是核心金属的动力学行为。然而受限于团簇中间体在实验中获取的难度高,观察金属原子的“流动性”面临极大的挑战性。

基于此,安徽大学先进材料原子工程中心构建了一组具有系列组装特点的金镉纳米团簇,研究人员通过镉原子标记来考察内部金属原子的流动行为。

该系列团簇具有持续组装的内核,它们是由一个二十面体结构单元分别与0至3个四面体单元组装而成。重要的是通过调控四面体单元的持续组装,实现了镉原子逐渐从团簇外围到内核的迁移。对比内核的镉原子与表面镉原子的掺杂行为,表面的定位掺杂对比内部的分散占据,确定了镉原子在团簇内部分散的掺杂行为可能是取决于团簇内核中金属的流动性。最后借助DFT理论计算,验证了镉原子在团簇内部的“流动性”是一个能量有利的过程。

研究人员表示,该项工作不仅为金属原子的“流动性”提供了实验证据,也为实现纳米团簇内核的定向/可控组装提供了新见解。

(安徽大学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