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碳中和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驱动力,它将成为科研、投资、生产、消费等决策的依据。”在2月24日举行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探索与实践”科学传播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涌表示,“我们要理性、智慧地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碳中和与你我有关吗?金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从碳中和提出的背景入手,围绕零碳排放电力系统、化石能源与化石资源材料制造、人居建筑与交通节能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碳中和的过去与未来。金涌认为,碳中和不是一个单纯的气候问题,它牵扯到整个产业结构,与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金涌将与碳中和相关的复杂技术和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浅显的语言,给线上线下的听众上了一堂科普课。

科学普及包括科学和普及两个部分。科学家并不是科普唯一的主角。科学传播工作者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时,我们传播的每一个点可能都是事实,但是客观上可能会对公众产生误导。”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兼斌表示,在科学传播中,讲故事的不同方式会给人截然不同的印象。他认为,科学传播工作者在科学报道中要把握平衡原则,做有温度、有情怀、有科学精神、有胆识的科学转译者。

参会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人力资源部部长陶春认为,不是所有的科技资源都适合科普化。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要利用具备科普属性的科技资源开展建设和运营工作,避免“千馆一面”。

在研讨环节,多位专家围绕“科技资源科普化探索与实践”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认为,要共同构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大科普格局;强化科普人才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在坚持科普公益属性的基础上,探索科普产品与市场接轨的路径,建立健全科普产业链;优化科普存量资源,立足受众特点,从创新科普思维、创新展陈方式、创新教育手段等方面提升科普供给质量。

本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北科院科学传播中心和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承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