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如何落实产业强省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解决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记者从1月19日举行的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旗帜鲜明地作出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部署。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受访者供图


(相关资料图)

开发区是云南产业强省的主引擎

“开发区是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也可以说开发区是产业强省的主引擎、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深化改革的先行区、科创资源的聚集地。”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陆晓龙认为,云南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首先要体现在开发区,跨越首先要在开发区实现。

针对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不够顺畅、主导产业还不突出、软硬件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三年行动》提出,“到2025年,开发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较2021年翻一番、超千亿元开发区数量较2021年倍增、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制定了党建质量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主导产业提升、软硬件设施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开放水平提升和要素保障提升等7个有针对性的行动任务,明确了任务目标和责任部门。

其中,在体制机制创新行动方面,云南省将优化管理体制,理顺开发区内外之间、条块之间权责关系。创新运营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开展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

在主导产业提升方面,将选准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建立合作招商、飞地招商机制。首批选择安宁、昭阳、沾益、禄丰、泸西、砚山、祥云7地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较好的省级开发区,制定“一园一策”支持政策,推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千亿级省级园区。

下一步,云南省将推进政策落实落地,聚焦重点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形成“15+7+N”全方面多层次格局,充分发挥15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引领作用,打造7个千亿级省级重点开发区,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特色优势园区。

科技支撑,促园区创新资源聚集

长期以来,创新资源聚集能力不足、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的问题,制约着云南园区经济发展。

“在《三年行动》中,我们重点从重大科技项目、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培育科技型骨干企业等四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何革伟表示。

云南省科技厅将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为载体,支持开发区龙头企业打造创新联合体,组织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开展协同创新。科技厅、地方政府以及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设立科技创新联合资金,灵活采用“揭榜制”“军令状制”等,吸引高水平科研团队参与解决产业发展核心技术难题,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支持开发区企业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给予经费支持。

此外,云南省科技厅还将支持各类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引导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对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并有效运行的企业适当提高奖补比例;优先支持研发经费投入数额较大的开发区,建设各类省级创新平台。

“我们在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同时,还要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何革伟介绍,科技厅支持开发区加快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对开发区内建设“科研飞地”的单位,按实际投入30%给予研发经费补助,最高500万元。此外,启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发展企业创新积分贷;支持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各类创新平台在开发区设立市场化运行的分支机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