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支持,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联合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人民邮电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探索前沿科技传播新范式”科学传播沙龙举办。40余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及科技传播工作者出席了本次云端沙龙,就前沿科技的科普创作与传播的难点分析、实践经验和创新方法等畅所欲言,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各直播平台累计观看2.1万人次。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宣传文化部副部长李磊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在科学传播工作上的实践经验和取得的成绩,结合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谈科技传播的意义、方式和未来工作的方向。人民邮电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总经理王威在致辞中介绍了人民邮电出版社在科普出版领域做出的努力和成绩,并表示未来将继续服务前沿科技的普及和发展。

本次沙龙共邀请6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科技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围绕“前沿科技的科普化创作与传播”进行主题报告。


(资料图)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高超教授以“努力做好石墨烯科普”为主题进行了报告。结合“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丛书的出版经验,围绕新材料石墨烯的性能、特色、应用市场和重要意义,分别介绍了石墨烯科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相关内容。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朱宏伟教授以“科普图书创作与科技传播”为主题进行了报告。围绕“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丛书的创作背景,讲述新材料石墨烯的战略意义、特殊性以及众多有趣的小故事,追溯石墨烯的研究历史,探讨科普图书可读性、亲和性的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集成纳电子所副所长田禾特别研究员以“集成电路的前世今生”为主题进行了报告。从今昔电子计算机的对比引入,通过晶体管的发展历史、FinFET器件的研究以及先进晶体管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机遇,介绍了新材料在解决集成电路发展瓶颈中展现出的独特价值和战略意义。

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教研组组长赵溪以“前沿科学照进课堂培育科技后备力量”为主题进行了报告。从生活中的科普问题着手,探讨公众对前沿科学的理解,重点讲述当前面向青少年的前沿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介绍教师群体传播前沿科学的经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以新材料启发科学思维为例,梳理前沿科普的下一阶段目标。

科普作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孙亚飞以“前沿科学照进课堂培育科技后备力量”为主题进行了报告。以自己在化学、材料领域学术研究和科普创作的经历为例,讲述如何做好面向公众的前沿科普工作,指出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传播工作者应改变学术交流的习惯,在日常工作和交流中提升科普能力,并强调专家访谈的重要性。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以“前沿科技与科普创作”为主题进行了报告。围绕科普创作的难点,聚焦科学技术前沿,结合当前科技与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基础科学技术与应用的科普经验为例,探讨科学传播前沿科技的新范式。

本次沙龙中,各位科普创作者和传播工作者聚焦前沿科技的科学传播,深入交流了经验心得,详细探讨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了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传播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未来科学传播前沿科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