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十四五”,锚定目标务实干。
近日,衡阳高新区出台建设“五好”(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园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到2025年,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15%,进入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前五十,实施重大项目20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引进500强企业20个,培育建设2个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衡阳高新区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推进“三强一化”建设,持之以恒兴产业、强开放、促发展、惠民生,不断提升园区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努力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全力擦亮国家级高新区金字招牌。
规划引领,精准定位创一流
衡阳高新区规划以打造千亿级园区、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引领,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对标一流、体现特色,“十四五”期间着力实施五大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将衡州大道现代数字经济走廊打造为衡阳的“深南大道”;以总部经济为核心,将陆家新区打造为衡阳的“陆家嘴”;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将白沙片区打造为衡阳的“智造谷”;以高端研发为核心,将科学城打造成为衡阳的“硅谷”;以科教文化为核心,将晓云新区打造为衡阳的“科教新城”。
围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三态”(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协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科技金融、绿色发展、产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研究制定精准有力的专项政策措施。定期开展政策评估,及时清理、修订、整合和废止相关政策。围绕衡阳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需求,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增强政策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为“五好”园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编制《绿色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园区发展从追求经济总量扩张向绿色化、低碳化、安全化、循环化转型,建设资源利用更优、产出效益更高的绿色低碳循环园区。强化“三线一单”(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园区规划环评的管控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项目引进的环保准入关,加强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
创新驱动,夯实平台创一流
衡阳高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致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科技港”和潇湘要素大市场,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完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机制,引导国内外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衡转化。
支持高校、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争取到2025年,搭建各类研发平台50家以上。
积极创建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和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力争到2025年,创建各类公共平台20家以上。
积极引进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研发设计、信息、节能与环保、商务等服务的生产性服务机构。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行动,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示范基地,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
加快双创平台建设,到2025年,争取创新载体规模总体达到300万平方米,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从项目孵化、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化、集成式服务,力争新增国家级孵化器5家以上、省级孵化器10家以上、省级众创空间20家以上。
产业提质,转型升级创一流
衡阳高新区将发力做强主导产业,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跻身“三类500强”,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力争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省级“小巨人”企业 50 家。
壮大新兴产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装配式建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未来产业,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探索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促进数字技术运用于企业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服务全过程。力争到2025年,将园区亩均税收、亩均生产总值等核心指标分别提升到 30 万元/亩、200 万元 /亩,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紧盯三类“500 强”项目,瞄准优势、高端和前沿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和精准招商,力争实现年引进高精尖项目30个,年引资额突破300 亿,市场主体增长率达30%以上;积极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国际合作产业园等多种合作机制,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引资,采取政企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招商。
激活机制,高效发展创一流
衡阳高新区将大力激活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合理设置园区管理机构,突出园区管理机构在经济管理、投资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职能重点;优化园区内部组织架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行大部门制,强化园区经济功能定位,加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职能配置,重点从人员身份管理、绩效激励制定、组织结构优化、权责职责匹配、容纠错机制落实五方面推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突出市场化导向,推进园区复合模式运营,推行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完善小管委会、大公司的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支持园区平台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剥离政府融资功能。支持以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投资建设、运营园区或者托管现有园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园中园”形式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
深入实施“人才雁阵”行动计划,引育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着力吸引一批海内外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一批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建立“卡脖子”技术人才需求清单,完善靶向引才、专家荐才机制。抓好创新人才集聚,进一步拓展招才引智渠道。运作好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载体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才引智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政策,结合《衡阳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借鉴学习全国各地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出台更加科学、更加优惠、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和完善园区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以“创新论英雄”,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行创新尽职免责机制。
优化环境,塑造形象创一流
衡阳高新区将高标准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推行集中审批、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管理方式,逐步推行“施工图联合图审”“竣工测验合一”,探索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提高项目落地效率。高效能搭建“高新码”,切实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力争“办事不出园”。高水平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营造“经营零干扰、服务零距离、企业零跑腿”的办事服务环境,围绕企业用工、用电、用气等需求,多维度提升要素供给、精准化加强配套服务、多渠道链通内外资源,切实为企业减负降本。
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大力推行“奖贷联动”、“产业基金+银行信贷”、“风险补偿+银行信贷”等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衡阳高新区初创期、成长期中小微企业以及政府鼓励发展的领域,到2025年力争吸引社会资本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增强区域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开展“金融惠万企”专项行动,联合区内金融机构对区内企业走访、结对帮扶,加大融资需求摸排,构建“一对一”融资对接机制,建立融资服务档案;坚持金融与产业、科技紧密结合,构建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体系,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强化园区安全稳定保障,健全园区内部安全稳定工作组织体系,对园区项目准入从严把关,按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园区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与园区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认真开展安全和稳定风险摸排、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强化应急处突能力建设,坚决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
(图片来源:衡阳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