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山西省多举措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并在产业发展中坚持生态治理与生态保护同向发力,让生态根基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聚人才、治山川,为山西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技能助致富

“以前,除了种地没有其他收入。现在,编筐子、编摆件,一年可以多收入2万多元。”山西蒲县军地村的樊保玉在接受培训后,和蒲县巧巧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按件计酬。

如今在山西各地乡村,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像樊保玉一样实现了“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

年来,山西省着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战略,连续4年将“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动,培训百万劳动者”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之一。

针对高素质农民培训,山西逐年加力,今年预计完成20万名农民持证任务,是去年培训人数的4倍。同时,实施农业企业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家庭农场主、返乡创业青年、种养能手和能工巧匠5项专项培养计划,在全国率先开展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评价,为乡村振兴培养和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在今年9月底举行的首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山西22名选手参加了全部11个项目的比赛,13人获奖。

“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棋源叉车工”……在全国就业市场中,一系列山西特色劳务品牌引人注目,技能增收让越来越多的家庭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日,山西省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促进技能山西建设的决定》,以法治力量推动落实技能强省的升级方案,明确培养了乡村工匠、打造地方劳务品牌诸多事项。

生态夯根基

在山西岚县界河口镇,马兰柱是远闻名的“绿化高手”。2016年,他第一个“吃螃蟹”,组建了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

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以购买式造林为抓手,让群众在兴林增绿中脱贫致富,是山西创新生态扶贫机制的一大创举,有效串联起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个战场,成为在全国推广的一个特色品牌。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累计营造林2307.35万亩,2019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3.18%,首次超过全国均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3%,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95万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5.89万方公里。

从吕梁到太行,山区村庄纷纷将退耕还林的坡地种上了连翘、党参、黄芪等中药材。通过引进加工企业、合作社、制药企业,山区村庄不断延伸着产业链条,打造“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挑起乡村振兴的“大梁”。

今年,山西建成黄河、长城、太行3个一号旅游公路4087公里,规划在建9000公里,将沿线重点景区、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串接起来,实现“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乡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

奋斗再出发

今年10月初,由于持续强降雨,山西省介休市11208户房屋倒损。

该省把因灾救助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逐村逐户全面摸排“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产业等受灾情况。省乡村振兴局牵头出台4个针对帮扶政策文件,积极协调相关行业部门,推动出台7个帮扶政策文件,全力防范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以急行军的态度,恢复重建美好家园,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从9月开始,山西分阶段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成果问题排查整改。截至11月3日,全省共排查出问题13982条,整改率96.9%。

目前,山西已将117个县(市、区)划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帮扶“三大类”,明确任务,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成效考核,接续奋斗,推进乡村振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