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资本市场为深圳带来充沛的资金流动,活跃的科技创新更吸引着创投资金积极流向实体经济领域。正是在这样的双向激荡下,深圳资产管理行业迎风而起。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深圳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含私募)、期货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5。《欧洲养老金与投资》最新发布的“2022全球资管500强”榜单中,深圳拥有8家。

深圳金融机构密度全国居前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街头便有“银行多过米铺”之说。时至今日,深圳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密度仍稳居大中城市前列,而且资产管理规模稳步提升,创新型机构层出不穷。

来自深圳证监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深圳证券机构的资产管理总规模16.7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8.59%。深圳一批从市场中搏杀出来的龙头机构表现突出,随着规模的增长,创新活力不减,不时上演着巨象起舞的精彩一幕。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深圳有3家金融机构上榜。《欧洲养老金与投资》最新发布的“2022全球资管500强”榜单中,深圳有8家。2021年,深圳有5家证券公司(中信、国信、平安、招商、安信)营业收入、6家公募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进入行业前二十。业内创新推出的首批养老目标基金、首批战略配售基金、首批科技创新主题基金、首只黄金ETF、首只REITs基金……深圳金融机构次次不落,一批龙头基金公司尤其冲锋在前。

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按非货币理财基金规模统计,三家深圳老牌基金公司(南方、招商、博时)入围全国前十,2021年末的非货基金管理规模均超过5000亿元。

在私募基金领域,至2021年末,深圳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4308家,存续基金产品19783只,存续规模2.266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0.78%、15.11%,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三位。在创投领域,2021年清科创投年度排行榜上,深圳有4家机构(深创投、达晨、同创伟业、东方富海)入围前二十。

根据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此前发布的《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至2025年,深圳将建设形成四大中心: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财富管理总规模将达30万亿元,其中,证券业经营机构管理资产规模20万亿元,进入行业前50名的创业投资机构达15家左右。

创新频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双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深圳金融创新借势迎来又一轮飞跃。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博约基金)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从而有效发挥境内外联动、投贷联动的业务优势,助力更多企业“走出去”。2020年2月,博约基金获准在香港设立子基金,投资总规模达105亿元人民币;2022年2月,博约基金领投人工智能行业的头部企业依图科技,交易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

在公募基金领域,2021年5月,首批9只公募REITs基金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复,其中深圳的红土创新、招商基金与平安基金等3家基金公司产品入选。与此同时,博时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红土创新等多家基金公司还在积极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REITs产品。

在个人跨境投资方面,随着“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深圳迅速开辟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新通道。截至2022年8月末,通过深圳银行参与试点的大湾区居民达1.53万人,跨境资金汇划金额合计4.86亿元,双方向投资产品交易额合计2.97亿元,约占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

在《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业内人士惊喜地发现,深圳金融创新在诸多领域均已谋篇布局:建设一站式全球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平台、探索“投贷联动”“投债联动”“投保联动”等新模式、发展创投项目及基金份额转让交易平台、探索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可变资本公司等新形态……借助科技创新、体制创新,金融活水将源源不断流向实体经济。(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