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圳,记者陆婷婷)讯,疫情冲击下,2021年民航业受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超出预期,国内上市航司业绩整体亏损态势仍未收停。

3月30日,南方航空(600029.SH)、中国东航(600115.SH)、中国国航(601111.SH)、华夏航空(002928.SZ)、山航B(200152)等上市航司相继披露2021年报,5家航司去年净利润悉数亏损。另有3家航司此前发布业绩预告,吉祥航空(603885.SH)预亏,春秋航空(601021.SH)、*ST海航(600221.SH)预盈,其中亦有财政补贴、重整利得等事项因素。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疫情散发,各地防疫政策持续加码,这是影响国内航空业恢复的根本原因。

业绩分化明显

5家航司发布的2021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亏损金额合计达428.72亿元,其中南航、东航、国航三大航净亏超400亿,占比达95.54%。山航B因亏损18亿已资不抵债。另据业绩预告披露的数据,吉祥航空亏损收窄,春秋航空、*ST海航两家航司净利“转正”。

2021年国内上市航司业绩表现难言乐观,多家公司将原因归结于疫情影响、航油价格波动等。“相比2020年,2021年疫情对民航业的影响更甚。”资深民航专家、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向记者表示。

具体来看,客运保持弱复苏。据民航局数据,2021年中国民航共完成旅客运输量分别为4.4亿人次,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以三大航为例,2021年,南航、东航、国航客座率(RPK/ASK)分别为71.25%、67.71%、68.63%,同比分别下降0.21、2.83、1.75个百分点。客座率不同程度下滑对营收造成影响,国航在年报中指出,“因客座率下降而减少收入13.52亿元。”

此外,各航司业绩出现明显分化,三大航里国航亏损最多,南航亏损最少。对此,綦琦向记者表示,“跟航线结构和机队结构有关。国航的宽体机占比是最高的,宽体机主要适合在国际飞行,疫情对国际客运航班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在此情形下,国航持有这么多的宽体机,就会给它的运营带来比较大的压力。而南航主要是窄体机多一些,且其主要的航线网络是专注在国内,有更多的子公司,机队主要分布在各个地方,抗风险能力、抗疫情影响能力相对来说要强一些。”

值得关注的是,燃油作为航空公司大项成本支出之一,油价延续涨势不亚于“雪上加霜”。据华创证券研报,2021年全年油价持续上涨,国内航油综采价从2021年1月的3261元/吨上涨至12月的5384元/吨,全年月均价格为4326元/吨,同比增长约40%。

东航年报中亦指出国际油价上涨对业绩的影响。数据为证,2021年东航因平均油价和加油量均同比增长,合计增加航油成本达73.33亿元,尽管公司通过航油套期保值交易,减少航油成本5.80亿元,但影响远未能抵消。同时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东航旗下东航江苏、东航武汉、东航云南、上海航空等主业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现负值,进而导致了东航亏损的扩大。

主攻支线航空市场的华夏航空2021年净利由盈转亏,除疫情引起市场需求变化和油价上涨增加运行成本因素外,綦琦亦向记者透露,支线市场更多的依靠政府补贴,但疫情对地方财政同样带来压力,华夏航空这部分的收益可能也会下降。

航空业复苏仍待观察

过去一年,民航业整体是负重前行,“自救”亦成为了行业内的主旋律。

一方面,疫情反复侵扰,航司业绩持续受拖累,为提升过剩运力的利用率,多家航司“客改货”运输物品,货运营收不断提高。2021年南航、东航、国航、华夏航空、山航B货运收入分别为198.87亿元、83.09亿元、111.13亿元、0.15亿元、0.3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19.57%、12.88%、14.91%、0.38%、0.26%。疫情前(2019年)上述航司占总营收比重达分别为6.23%、3.17%、3.59%、0.20%、0.14%。

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多家航司创新推出“行李到家”、“航空-地铁”行李联运、设计开发全新机上座椅产品、舱内运营无线局域网等服务。在綦琦看来,“这种创新和自救当然是鼓励的,也是民航相关政策宽松在航空领域实践中的一个表现,但要说对市场有多大提振作用,据观察其实还是比较有限的。大家有出行需求,但因各地的防疫政策对管控严格程度有差异,若最终造成消费者难以成行,这些所谓的创新性服务,它的变现能力也会极大的削弱。”

当前,疫情在国内多点散发,各地防疫措施收紧,对多家航司的主要航线造成冲击,此外,油价高位运行,空难阴影下旅客对航空出行安全的信心折降,种种因素共同扰动,航线恢复充满不确定性,航司经营充满挑战性。

綦琦指出,判断上市航司在2022年业绩是否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主要的观察点乐观估计是在五一,稍微延后则是在暑假。核心观察指标在于国家的防疫政策是什么,是否做比较大的调整,目前来看已有松动迹象,但传导到各个地方需要一定的周期和过程。

国际航协预计,全球航空业2022年仍将维持亏损状态,形势依然严峻。行业何时迎来快速复苏仍有待观察。

推荐内容